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六成本科生起薪不足6000元,研究生就业问题初显


2023年10月19日00:56 www.caixin.com

报告:六成本科生起薪不足6000元,研究生就业问题初显

毕业生薪资起薪增幅较上届下降超50%,近六成本科生和超八成高职生起薪在6000元以下;本科生脱产考公、考编比例五年翻番

江苏淮安,大学生在招聘会应聘工作岗位。麦可思发布的2022届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新一届大学生公考、研考热更甚,研究生滞后的就业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毕业生薪资起薪增幅较上届下降超50%,民企就业比率连年下降,本科生脱产考公、考编比例五年翻番。麦可思发布的2022届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新一届大学生公考、研考热更甚,研究生滞后的就业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近日,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版就业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包括《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调查了2022届应届本科生、高职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同时跟踪了201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

大学生高薪更难了:六成本科生月薪不足6000

《蓝皮书》显示,大学生薪资增速正明显放缓——2022届本科、高职毕业生月收入分别为5990元、4595元,仅较2021届分别增长了3%2%。从2022届大学生起薪分布来看,近六成(57.7%)本科生、超八成(82.1%)高职生起薪在6000元以下,能实现“毕业即起薪过万”的本科毕业生占比仅6.9%,仍是少数。

近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新冠疫情或成影响薪资增速的主要超预期因素之一。疫情发生前四年(20152018届)应届本科、高职毕业生的起薪平均增幅为8%6%,而疫情期间(20192022届)应届大学生起薪平均增幅为4%3%,表现出明显滑落。

具体专业上,IT业、运输业持续领跑本科、高职行业薪酬榜。2022届本科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信息安全(7579元);和五年前相比,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起薪涨幅均达到了19%。而五年前唯一进入本科高薪榜前十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法语,现已退出前十之列。

2022届高职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铁道工程技术(5781元),高职月收入较高的前十个专业中,轨道交通及装备制造相关专业占比较五年前明显增多,而多个与计算机相关的曾经的高薪专业退出前十之列。

向上升学,能对就业有多大帮助?据麦可思研究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的起薪相比2021届增长6%,较疫情前20188%的增长率同样有所下滑;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则从2018届的74%下降到了2022届的69%。近五年来,应届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与应届本科生的差距在缩小,其就业满意度已无明显优势。“结合应届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指标可以看出,研究生滞后的就业压力开始显现。”《蓝皮书》称。

中小微民企就业萎缩,灵活就业保障难

大学生毕业起薪增势低迷,而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发展遭遇多重挑战。2022届应届本科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为51%,较2018届的54%下降了3个百分点。中小微民企在吸纳就业上“萎缩”更明显: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微民企就业的比例为28%,较五年前下降了10%

《蓝皮书》观察到,受教育培训和房地产行业变动影响,本科生在教育业,高职生在建筑业就业占比明显下降。其中,在教育类中小微民企就业的本科生占比14.9%,较五年前下降8%;在建筑类中小微民企就业的高职生11.1%,较五年前下降30%

与之相对,“打零工”成就业新趋势。2022届大学生中,有4.6%的本科生和8.6%的高职生选择灵活就业。这之中,艺术相关专业灵活就业比例最高,在本科生和高职生中分别占到10.6%11.2%。而教育领域是灵活就业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领域,分别吸纳了灵活就业者中27%的本科生、10%的高职生。

然而,灵活就业的大学生中,受雇半职工作、自由职业群体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均低于平均水平;自主创业群体生存挑战则持续增加,大多数创业的2019届大学生在毕业后三年内退出创业。“灵活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依然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而相应的保障制度和政策支持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蓝皮书》称。

公考研考热持续,法学、医学“逆向考研”的比例最高

就业难之下,公考、研考热持续。2022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攀升至17.9%,比2018届的14.7%提高3.2个百分点。近五年来,“双一流”院校应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8届的29.4%增至2022届的37.0%,增幅为26%;“双非”院校增幅则为21%

被视作“小高考”的考研战场,竞争加剧、难度升级。应届本科生暂不工作计划境内考研的比例从2018届的2.8%上升到2022届的6.7%,翻了一倍多,其中超八成为“二战”的未就业人群。部分应届生选择“向下兼容”,从“双一流”逆向考研到“双非”院校的应届本科生从2018届的3.8%上升至2022届的5.8%,法学、医学逆向考研的比例最高,均达12.8%

《蓝皮书》还显示,本科生脱产备考公务员、编制的比例五年翻番。2022届占比6.9%的待就业本科生中,超过四分之一在备战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其中,“双非”院校毕业生考公、考编比例更高,法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类专业毕业生也更倾向考公、考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副部长卓贤此前担忧,“二战”“三战”考生长期脱离劳动市场,企业在招聘时会对考生原有专业能力能否维持、知识储备能否与时俱进等心存质疑,也有部分考生从缓就业变为懒就业、怕就业甚至不就业。

“高校需进一步关注在校学生的择业意愿,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业以及后续的职业发展,以减少大学生“逃避式”考公、考编情况的发生。”《蓝皮书》呼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