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孩子们为何还在做鸡兔同笼数学题?


2023年12月15日10:31 www.caixin.com

孩子们为何还在做鸡兔同笼数学题?|教育观察

教育“减负”的口号下,我们真的还要让学生们反复练习和真实生活严重脱节的问题吗?


“现在笼子里有鸡和兔子在一起。从上面数一共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一共有九十四只脚,问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这一代又一代人耳熟能详的数学题,到今天还出现在多个版本的数学教材里。但教育“减负”的口号下,我们真的还要让学生们花大量时间练习和真实生活严重脱节的问题吗?

“我活了86岁,从来没有看到哪个农民养鸡养兔是在笼子里。”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说。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届年会上,王文湛以课程内容增多、课程难度加大、学习时间长、学生作业多、校内减负校外补五个特点,讨论了当前教育减负难的原因。

参与这场名为“教育源头减负”圆桌讨论的,还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北师大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王烽、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等人。一项共识是,尽管“双减”改善了校外培训乱象,但要从顶层制度和评价体系“源头”上减轻教育负担,我们仍有距离。

“如果没有顶层的制度改革,考试制度、升学制度、评价制度不改,让老师和学生去改,这是不现实的。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减负并不能落实处的原因。”杨东平说。

“双减”实施两年有余,校外培训大幅受抑制,但隐形压力仍存。由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发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团队供稿的一篇报道称,基于东部和中部某些地级市“双减”前后的监测数据,“双减”政策施行后,小学阶段的学业负担有明显改善;初中学生的负担状况略有改善,但幅度很小。中部某地级市八年级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睡眠达到8小时以上的比例、没有参加校外补课的比例、学生学习压力较轻的比例与“双减”前相比仅提高12个百分点。

李镇西在会上介绍,他有关“双减”效果的小样本问卷发现,在对学校“双减”满意度上,基本满意者占比31.74%,满意者占比是41.75%,不满意者占比26.51%。在“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受调查者看来,初中学生主科作业依然较多,中考评价体制没变,升学压力不变,家长焦虑孩子考不上高中,“评价不变,减负空谈”。

与此同时,李镇西针对各省市小学、初中阶段师生和家长有关课后延时服务的31205份问卷调查显示,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主要类别上,进行过托管/写作业、作业辅导、学科培优、上新课、兴趣特长、社团活动/拓展活动的样本占比分别为60.7%70.9%26.3%18.3%29.4%53.4%,写作业、教作业等文化学科学习仍然是课后延时服务的主要内容。

“参加本次问卷有75.6%的为小学学段,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进行文化学科学习提升的占比如此之高,这种情况让人担忧。”李镇西称。不少教师反映工作时间过长,不少学生则提及,“延时服务就是按课程表上课”“学校经常利用延时服务时间来上课和考试”“在校时间长,会感到困倦”。

学校里为何依然“卷”?与会学者对比了各国基础教育课时数、放假天数的差异:参考教育部规定,小学高年级每周30节课,初中每周34节课,每学年共39个教学周;而芬兰小学高年级每周约24节课,每周30节课。“过去高中不讲微积分,现在讲了,过去小学不讲代数,现在讲代数了。内容增加了,难度提升了,老师教得难。”王文湛感叹。

另一方面,“减负”不仅意味着减少学生课时量或作业量,更应改善学习过程和内容。“重要的是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愿意做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用的时间可能比现在还要多,但学生不觉得是负担。不喜欢的事情、不该做的事情,该减就要减。”刘坚说。

在多名学者看来,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短板,是将大量精力用于反复训练而非探究性、建构性学习上,且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和实践。王文湛用数学题举例:“第一道题,给池子注水5分钟注满,放水8分钟流光,问同时放水和注水,池子几分钟满。现实生活中哪有这种事呢?第二道题,某工程,甲做多少天完,乙做多少天完,丙做多少天完,甲做多少天给乙,乙做多少天给丙,然后三家一起多少天做完。我们的工程这么干,质量怎么保证呢?”

前述北师大调查亦显示,2022年参测地区有43%的小学生、66%的初中生每周都做应试类数学作业,与此同时,却有23%的小学生和37%的初中生从不做综合实践类数学作业。上述结果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均普遍存在。

对此,刘坚在会上发出了“谨防学业过剩”的警告:“我们学生用了120%的时间,牺牲了睡眠时间,考了一个所谓的好成绩,而这个好成绩是应试的方式,而不是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方式获得成绩。我们的基础教育,成也学业,败也学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ChatGPT和人工智能冲击下,教育改革已成全球共识。此前召开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上,英国技术专家康拉德·沃尔夫拉姆(Conrad Wolfram)便主张,数学课程不应再用“算数”作为主要内容,而需要将培养“计算思维”作为核心目的。“提出正确的问题,会比计算重要得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