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为娃赴港求学的中产妈妈


2023年12月19日23:05 www.caixin.com

逆袭之路或许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 

202311月底的香港已是秋风萧瑟,走在依山而建的恒生大学校园,到处可以见到穿着卫衣短裤、挑染着头发的年轻面孔。其中,穿着长风衣、厚围巾的娜娜显得有些特别,年过40的她,如今是恒生大学2023年春季班硕士研究生。 结束了一天的四场会议后,娜娜来不及换下都市丽人的上班套装,拖着疲惫的身体打车直奔罗湖口岸,才能刚好赶到香港参加晚上的硕士课程。“到了年底,工作上的事儿忙得不可开交,硕士课程也要结课了,毕业季有的课程要写论文,有的要做项目研究的汇报。” 娜娜就读的课程是全英文授课,大学毕业近20年的她自称是“英语学渣”,要听懂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并不容易。只不过,走进娜娜就读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春季班,与她一样的学生为数不少。对他们来说,学历提升只是这场“迁徙”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目标是以求学为跳板,让孩子可以作为受养人来港读书。

深圳,周日上午,娜娜陪女儿上美术课。“因为孩子渴望妈妈陪在身边”,所以她总是一边陪孩子上课,一边忙自己的学业。

受养人签证是发放给来香港定居人士的未成年子女或配偶的签证,拿到签证后,孩子来港读书可以享受与香港居民一样的待遇。新冠疫情后,国际关系格局生变加上消费降级热潮,香港求学成为性价比更高的优选,不少家长希望让孩子能来港读书。但是,与英国、加拿大等低龄留学大国相比,香港的学生签证仅仅发放给来港读大学及以上学位的人士。因此,未成年人来港读书的首要前提是成为受养人。 过去这一年里,港府大力吸引外来人才,不仅推出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亦取消了“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限额。大量人才涌入香港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以万计的未成年受养人。香港入境处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1月至11月,“高才通”和“优才”共有5.93万宗申请获批,当中包括4.18万名18岁以下的子女获得受养人签证。要知道,2022年香港的新出生人口也只有3.25万人。

对于希望能带孩子尽快来港的父母,“高才通”年入250万港元或是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院校的门槛较高,“优才计划”申请的变数较大,第三条路——父母自己赴港读研成为更有确定性、更便捷的选择。入境处的数据显示,2021年获批来港就读的内地人士仅有3.7万人,2023年前11个月该数字大增至5.3万人,而毕业后留港的人士中获批的未成年人受养人签证数量更是成倍增加,2021年仅有458名未成年受养人,到了2023年前10个月,该数字达到2403人。 

为了逃离内卷

 让内地家长们放弃安稳生活、奔赴香港求学的最大理由是孩子的教育,其中“逃离内卷”是出现频次最高的答案。 刘虹的儿子今年6岁,在家附近一所普通公立小学上一年级,“上学第一堂课,学的第一件事情是站军姿。”在她看来,年幼好动的孩子却要学着一动不动站军姿,“第一课就教小朋友学会服从,我很难接受”。 刘虹家住广东佛山,家境殷实。近些年,刘虹前后了解过许多华人热门的移民目的地,包括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美国,但不同的地区各有各的困难。2023年初香港通关后,刘虹开始考虑到香港读研,一方面她希望提升学历,“我发现很多中层岗位会要求研究生学历,在内地读在职研究生学费也不便宜,不如到香港读个一年的授课型硕士速战速决,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在香港留下来,孩子可以过去读书”。 与刘虹有着相同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数,今年43岁的三孩妈妈燕玲便是其中一员。来港读研之前,燕玲是江西南昌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我教了10多年书了,状态已经很平稳,生活也很安逸”。但是,江西的教育竞争激烈,更注重应试教育,燕玲一直想着让孩子去一线城市接受更优质的素质教育。 去年10月,一位广州的朋友回江西聚会时透露,自己即将赴港读研,顺便可以带孩子去香港读书,这让燕玲看到了孩子教育的一条新路,“我和先生比较之后认为,去香港其实比北上广深更好一点,因为毕竟在内地都是凭高考指挥棒”。 燕玲是个行动派,去年1030日是香港私立大学——恒生大学春季硕士项目的最后一日报名时间,燕玲1028日才联系上留学中介,成功申请上最后一个截止报名的专业。之后她辞掉了收入稳定的带编制工作,今年130日,她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到香港,预备在这个多年前旅游过一次的城市扎根。 “推动我跨出这一步来香港读书的,其实是我女儿爽爽。”娜娜的家住深圳,对她来说,香港就像可以偶尔串串门的邻居,常常周末带女儿来旅游、购物,“那时觉得搬家到香港还是太折腾了”。 可是,随着爽爽年岁渐长,中考普职分流的政策信号越来越明确,2022年深圳普通公立高中的录取率不到55%,这让娜娜觉得不可接受,“我们这一代父母能来深圳打拼,大多也是自己读书闯出来的,我不能接受孩子这么小就没有高中读”。 在来港读书之前,娜娜先征求女儿的意见,“因为很多父母来港主要是为了孩子的前途,我认为既然是她的前途,那她就得要自己参与了解、讨论和决策”。让娜娜没想到的是,爽爽对这个邻居城市充满兴趣,她开始主动在网上了解香港的升学制度、学校教育水平,也与在港的朋友聊天了解本地生活,最终娜娜遵从女儿自己的心愿,开始着手准备。


香港(下同),娜娜的女儿平时寄宿在学校,周三家长开放日,娜娜会做些好吃的带给女儿。这天因为起太早,加上在公司开了一早上的会,她在送东西的路上睡着了。

娜娜早上4点起来给女儿做的栗子芝士蛋糕。

女儿的学校在港岛区最南端的赤柱,虽然校门不太起眼,但校园风景很美。这间私立名校每年约100个小学一年级学位,有2000多人争抢。

娜娜记得,当时已到了202210月底,许多香港高校的研究生春季项目已经过了截止时间,而恒生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可以提交四级成绩作为英语证明,不用再重新考国际英语成绩,娜娜得以赶上申请的末班车。同时,对于今年3月拿到受养人签证来港的爽爽来说,这也是她可以赶在高三之前换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末班车。 时间似乎变得紧迫起来。以香港现行规定,只要持有在港长期逗留签证的人士,即为香港居民,在港逗留满七年后可以申请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如果娜娜能长期在港工作、生活,爽爽有较大机会在七年后的高考之前拿到香港护照。 对大多数想要带孩子来港读书的父母来说,这本香港护照的最大优势是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升学之路。港籍学子若想要升读内地高校,无需参加“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普通高考,一来可以参加针对港澳台以及华侨考生的全国联招考试,这是港澳台学生报读内地大学最主要的途径;二来可以参加香港的DSE考试,以DSE成绩升读内地大学,2023年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32所高校参与DSE免试招生计划。部分高校亦有针对港籍学生的独立招生计划,例如北大、清华和复旦设有专门的校长推荐入学制。此外,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在每年5月会举行两校联招考试。 除此之外,香港居民如果升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八所公立高校,每年学费仅有4.2万港元。相比之下,若以内地生身份报考,不仅录取难度大大上升,学费也是以国际生标准收取,每年至少需要14万港元至18万港元,四年下来比香港本地生多出至少40万港元的学费。 在留学移民顾问Ashley看来,以香港求学作为跳板移民,是最近两三年才火起来的,2014年之前,想让孩子拿香港身份的可以直接赴港生子。上世纪8090年代内地富豪圈掀起美国移民潮,之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地成为中国人移民的热门目的地,港澳作为特区,对富豪们的吸引力不如发达国家。但疫情之后,大家都觉得还是中国更好一些,那么香港、澳门就成为首选了。 “我们的客户大多是32岁到40岁之间,尤其已婚人士比较多,因为往往都是有了家庭之后,才会考虑孩子教育问题。”Ashley表示,大多数选择香港求学这条路的家庭,经济实力肯定在中产以上了,因为要在香港留下来生活以及负担孩子的学费等各种费用,肯定家庭资产得比较可观。 有意通过留学移民来港的大龄求学人员报读的院校,大多以香港私立高校为主,例如香港珠海学院、恒生大学、都会大学等高校,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项目学费大多在15万港元以内。其中,学生规模最小的珠海学院吸纳了大量来自内地的硕士学生。2023学年该校本科及硕士总人数超过1500人,但本科一年级新生仅有130人,去年招收的本科新生更是只有37人。但珠海学院开设了多达12个授课型硕士项目,包括工商管理、应用金融学及国学等中文授课的项目。相比之下,2022学年恒生大学的学生总数约6000人,当中超过九成为本科生,且硕士项目也只有12个。 生活重建不易

 早上6点半,肖博准时起床,7点从家出发赶到深圳福田高铁站,坐上开往香港西九龙站的第一班高铁,之后一路飞奔,第一个冲出闸口再转地铁,才能赶在8点多到达他的新学校——油麻地天主教小学(海泓道),一所位于香港油尖旺区的本地学校。到了中午12点,肖博的爸爸从福田站出发,到校门口接他回到深圳,休息半小时后肖博又马不停蹄地奔向游泳馆,进行至少两个小时的游泳训练。

早上705分,杨芸和儿子乘车赶往福田站,早餐都是在路上解决的。

早上754分,福田站内,肖博向站台狂奔。他要在10分钟内过关并赶上列车,不然上学就会迟到。

杨芸的儿子肖博每周一到周五都要从深圳福田坐高铁到香港上学。列车还没停,母子俩已经在门口准备,等一开门就要往外赶。

肖博是一名游泳特长生,从6岁开始,他几乎每天训练两个小时,每周最多休息一天,至今已经坚持了六年,曾多次代表南山区参加游泳比赛。不过,按内地体育赛事的管理规定,12岁之后的专业组比赛大多只向专业运动员开放,肖博需要先加入体工队接受强度更高的训练才能注册成为运动员,否则就只能参加业余组比赛。肖博的妈妈杨芸表示:“我们希望孩子能在学业和游泳训练两方面兼顾,但是到了初中,学业压力会更大,可能无法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 近年来,内地对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政策也在不断收紧,杨芸原本计划孩子可以通过游泳的特长弥补文化成绩的不足,可是未来这条路能否行得通,有较大不确定性。于是,杨芸开始为孩子考虑新的出路,而距离深圳最近的香港成了新的目的地,“香港的学校很重视艺术、体育这类技能,体育特长生在升学时可以有更多选择”。 今年1月,杨芸赴港求学。等到3月,肖博的受养人签证下来之后,她开始四处为孩子寻找接收插班生的学校。这时,杨芸发现由于孩子即将升六年级,插班并不容易。因为香港的“中考”派位是根据呈分试成绩决定的,学校会将学生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的两次期末考试成绩呈交给香港教育局,教育局再根据三次考试的总成绩来决定中考的派位组别,组别越高,派到好的公立学校的几率越高。 可是,肖博在香港并没有五年级的成绩,转到香港两个多月后就得参加第二次的呈分试考试,这对从内地来的孩子是个不小的挑战——既要适应香港新的课程体系,又要适应粤语课堂。肖博为了维持训练的节奏,每日花在通勤和游泳训练上的时间有56个小时,进一步加大了提升学业的难度,杨芸回忆道:“当时校长也很担心,就算把你收下了,两个月能不能适应,心理上会不会觉得压力太大。” 幸运的是,学校老师给了肖博很多帮助,不仅会在课后帮他辅导功课,在中文呈分试的口语科目中也同意让他用普通话表达。虽然每日往返港深十分辛苦,但肖博适应得很好,杨芸感慨:“如果是普通的孩子可能都坚持不下来,但他长期游泳训练,比较能吃苦。” 移居香港,除了孩子需要适应全新的语言和学习环境,对家长来说,更是一次生活的重建。 今年5月,美玲将三个孩子从老家接到香港,开启“一拖三”的艰辛岁月,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11岁了,小儿子4岁。“我每天早上540分就起床给孩子做饭,准备早餐和两个女儿外带的饭,之后要洗衣服、拖地,自己要上课,还要接送儿子参加兴趣班。”美玲感叹,自己整天都是连轴转,一环套一环,完全是体力上的考验。 “女儿也到叛逆期了,有时候不仅是体力上的累,还有精神上的累,我都觉得吃不消、没信心坚持下去了!”美玲说,她也曾累到想要放弃,可是两个女儿和小儿子都舍不得回去,很喜欢香港。因为相比内地,香港的课业压力没那么重,学校的活动也很丰富,不像内地只有语数外。为了帮助她们尽快适应课堂,学校还为她们安排本地同学一对一帮扶,翻译她们没听懂的内容。“她们的适应能力太强了,5月插班上了两个月课以后,几乎可以听懂六成的粤语。” 即便如此,两个女儿在英语水平上仍然与本地生有着很大落差。在南昌,小学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虽然美玲从幼儿园开始就为她们报读英语兴趣班,但比起香港同龄人,她们几乎是英语零基础,而且除了中文课堂,其他科目老师也用英文教学,更对孩子们造成较大挑战。“我自己上课的时候,老师全英文教学,我像听天书一样,那孩子肯定也是这种感受。”为此,美玲给两个女儿专门请了英文补习老师,每周上五次课,每节课500港元。 从南昌搬到香港,物价的巨大差异也让美玲感到不适应,“这边的消费大概是我们那边的3倍,刚来的时候觉得买什么都太贵了,我都觉得舍不得花钱了。”可是,无论房租、伙食费、学费,还是孩子们的补习班,哪一头都是省不下来的。美玲一家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两个女儿除了参加英文补习,大女儿还加入了校篮球队,小女儿在上古筝课,还在读幼稚园的儿子则参加了英文班、中文认字班、足球课、篮球课、绘画班,美玲粗略算下来,每月在香港的开销至少10多万港元。美玲感慨,身在内地的先生给了她经济上的全力支持,“虽然体力上累,但我不会为经济而焦虑,所以还可以熬得下去,毕竟孩子越来越好”。

 “折腾是值得的”

 “你家娃年级第一。”看到同学家长发来的微信,娜娜的眼泪抑制不住地涌出眼眶:“我把这一年的憋屈都哭完了。” 这一天是六年级上学期呈分试发榜的日子,娜娜像往常一样在中环等着接女儿放学。爽爽今年9月插班进入了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这间位于赤柱的私立名校有80多年历史,每年约100个小学一年级学位有2000多人争抢。虽说爽爽在深圳时一年级至五年级成绩单全是A+,但到了强者如云的香港名校,在全英文授课的新环境里,她能否快速适应,娜娜心里并没有底。 “我现在也是40岁的人了,折腾起来也很累,我待在深圳有房有车、生活稳定难道不好吗?”娜娜感慨,过去这一年多生活的“天翻地覆”着实不容易,她既要适应全英文的硕士课程,又要为女儿的插班、学校适应而操心,同时作为私募投资机构的管理人员,工作上的事儿也丝毫不能放松。 可是,当孩子真正来香港读书以后,看到她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娜娜觉得,这个折腾是值得的。上学期,由于来港插班时错过最佳时机,爽爽不得不自己在家自学一整个学期,这个学期来港后又进入了全寄宿的环境,并不会粤语的她仍然需要时日融入新的群体。如今,这份成绩单让娜娜安心了许多。


深圳(下同),周六,爽爽跟随老师杨芸学习书法。杨芸和娜娜一样,也在恒生大学读硕士,也有孩子在香港读书,她们在书法课上常常一起讨论孩子上初中的问题。

周日下午,爽爽在上芭蕾课。这些课程都是她自己挑的。

周日,利用午饭时间,爽爽完成了英语作业,并上了一节英语网课。

餐厅镜子前,娜娜注视着正在上英语网课的女儿。爽爽在深圳时成绩优异,一至五年级成绩单全是A+,到港后,六年级上学期呈分试发榜又拿了年级第一。

Tina2022年夏天从都会大学MBA毕业的,当时因为疫情香港封关,她没有带孩子来港读书。“说实话,我是有一点儿后悔的,以前觉得在深圳也挺舒服的,没必要送来香港读书,但现在回头看,我可能在他幼稚园的时候就该把他送过来。”Tina认为,在语言方面,一定是越早来香港提升得越快,若是等到五、六年级才过来,学英语就不再是母语思维了。 今年9月,Tina的儿子插班进入香港的一间私立学校读四年级,一个班只有1520个小朋友,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平等,不像内地学校采取统一的机械化管理模式。“他转学过来一周左右就适应了,上学很开心,每天几乎没有作业。” 之前他在深圳的一所公立名校就读,“双减”后教育部明令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是到了三年级作业量大增,孩子每天作业都得做到晚上10点半。转到香港后,小学每天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Tina有足够的时间给儿子安排体育锻炼,“因为没作业,他游完泳回来还能再上一节英语课,也不会太晚,但在内地能选择一个兴趣班就已经很忙了”。 肖博的往返奔波也得到了正向回馈,尽管每日训练依旧辛苦,但他如今成了学校的“名人”。因为他11月代表学校参加九龙南区小学校际游泳比赛时,不仅在50米蝶泳和100米自由泳的单人项目中拿下第一名,在参加5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作为第一棒也取得了好成绩,三个项目的成绩均刷新了全港纪录。 比赛结束后,多间香港第一梯队的名校向肖博伸出橄榄枝,只要文化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直接录取。全校的小朋友也都认识了这位“游泳天才”,会主动来跟他聊天、打招呼。杨芸表示:“比赛的结果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他看到在校际比赛上,学校校长、老师都会去做义工,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在下面给他加油,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不像之前在深圳的比赛,最多只有家长在看台上看一下。”

 “走一步看一步”

 目前,杨芸正在筹划将生活重心搬到香港,读四年级的女儿最近来香港参加插班考试,丈夫也在给肖博寻找合适的香港游泳队。只不过,杨芸目前仍在努力应对期末作业,有一篇期末汇报总结改了三四次都被教授打回来,即使杨芸主动求情,教授也未放松标准。至于毕业之后的签证到期后如何续签,杨芸坦言:“我还没有想那么多,走一步看一步。”


平时工作挣钱没时间,杨芸只能在上课前完成一些作业。快毕业了,她突然发现自己都没好好逛过校园,除了上课的教学楼,其他地方都不太熟悉。

杨芸走在香港街头。目前,她正在筹划将生活重心搬到香港,她还有个读四年级的女儿,最近也会来香港参加插班考试。

根据香港入境处规定,非本地的应届毕业生如果想要申请留在香港工作,可以在未获得聘用时申请“非本地毕业生留港签证”(IANG签证),该签证支持申请人及其受养人在香港逗留24个月。不过,若想在两年逗留期满后申请延长签证,则必须获得聘用且薪酬福利条件达到市场水平,或在香港开办或参与业务。 但是,香港的生活成本颇高,再加上房租贵、居住面积狭小,内地人来港工作大多从事的是金融或IT行业,否则难以维持在港的消费。因此,不少人即使拿到IANG签证或是“高才通”“优才”签证,也仍然长期在内地生活,通过从事保险代理等灵活度较高的工作获得收入以便维持签证。 Ashley表示,做保险可以说是大部分赴港求学、移民的客户续签的首选行业,因为做保险的门槛并不会那么高,工作时间也更加灵活,对带孩子的家庭更方便。 Tina在都会大学MBA毕业后加入了香港保诚担任保险代理,凭借丰富的职场经验,Tina很快成为团队骨干,在她看来,“做保险不需要额外花钱续签证,又可以赚钱,只要付出努力,达到续签标准并不难。”

2022年夏天,Tina从香港都会大学MBA毕业,当时因为疫情香港封关,没有带孩子来港读书。今年9月,儿子插班进入香港的一间私立学校。原本在深圳从事保险工作的她,如今也转来香港继续做保险代理。

入职保险公司后,会有一定的签单门槛要求。在保险行业从业多年的肖恩则认为,如果自己并没有足够的人脉和拓展客户的能力,保险行业并非适合所有人。“虽然首年新签保单的最低佣金要求看似不高,但如果为了这个签证而自掏腰包来填补业绩,并不明智,因为买保险是长期支出,需要支付的成本和持续时间都需要仔细考量。”肖恩透露,今年通关以来,大量“优才”和“高才”涌入香港,为保险公司输入大量新鲜血液,光是他所在的团队就新增了十多名同事,这也让保险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除了做保险,Ashley透露,部分客户也会在香港做投资或是开设分公司,以在港开办业务的模式进行续签,“他们拿到香港居民的身份后,在港开办公司可以享受本地较低的税率,比如把自己的工资转到香港的公司来发放的话,薪俸税也会大大降低”。如果年收入达到96万元以上,在内地按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计算,超过部分就要缴纳45%,而香港的薪俸税即使按标准税率计算也只有15%,对于年入数百万元的群体,可以省下相当可观的税收。 值得注意的是,获批签证还只是移居香港的第一步,要获得香港永居需要连续在港居住七年,例如为了工作、留学或经营业务而一直在港居住。即使签证可以获得续签,也并不代表连续拥有七年的香港逗留签证之后,就能马上成为香港永久居民。根据入境处公布的条件,申请人需要在香港有长期住所,并且受雇于香港本地公司或在港有业务,如若长期不在香港,也需要提供合理解释。 香港立法会2020年发表的“全球争夺人才”《研究简报》显示:在2010年至2019年期间,“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批准了5.7万宗申请,但根据该计划来港并成为香港永居的仅有7033人。虽然这当中可能有不少人才中途离开香港,但从中可以看出大约只有一成的内地人才在香港工作、居住满七年,最后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让孩子以港籍身份考内地高校曾被网友戏称是“普娃逆袭的首选之路”,可是,随着同样拥有香港户籍的“双非儿童”(指父母均为不具有香港居留权的中国人,但是以生育旅行方式在香港出生的儿童)进入升学高峰期,未来的全国联招考试录取难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2023年,共有306所内地院校通过全国联招考试招收港澳台及华侨学生,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一系列985211知名院校,总共的招生计划有5116人。但是2023年港澳台侨全国联招考生总人数7238人,与2022年的报名人数5048人相比,总报考人数暴涨了43%,其中中国香港籍5097人。 根据香港入境处的数据,2005年出生、今年年满18岁的“双非儿童”仅有9273人,随后“双非儿童”的数字迅猛增长,2008年已达到2万人,之后逐年以3000人的速度上涨,到2011年达到顶峰,当年的“双非儿童”人数高达3.57万人。这意味着从2026年开始,即将升学的“双非儿童”人数将会大大超过如今的高校招生计划,换言之,如果高校招生计划没有明显扩充,港澳台侨全国联招的录取比例也将大幅下降,这条逆袭之路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 【娜娜、刘虹、燕玲、爽爽、肖博、杨芸、肖恩均为化名;刘悦铃(实习)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