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要有新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我们要从关注孩子的成绩转向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让我们的孩子成才。”
教育专家熊丙奇在11-12日召开的全国中学校长高峰论坛上说道。
全国中学校长高峰论坛由中国新闻网、中新教育联合正确教育主办,来自全国的教育界权威专家学者、知名中学校长等共同探讨了当前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话题。
图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至今,“双减政策”已在我国落地实施两年,且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在该项政策实施过程中,一些“走偏”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部分补习机构打擦边球,通过社交媒体贩卖教育焦虑,导致学生和家长身心俱疲。
对此,熊丙奇表示,“双减”的初衷是正确的,但现阶段基础教育仍存在功利化、短视化的倾向。
“如果我们把学习就定义为高中毕业就结束的话,我们如何能培养优秀人才,更谈何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他说,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在此背景下,学校应改变原来的以知识教育为主的讲授模式,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应对未来时代的挑战。
在熊丙奇看来,“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和老师的培训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制度空间去进行自我发展。
熊丙奇提到,高中阶段教培目前是模糊地带。高中的生源结构不同,有艺术生、体育生和复读生等,因此对高中的学科培训机构如何管理,尚不明确。
此外,熊丙奇亦提醒,许多人认为不能只是治理校外学科的培训机构,而不去关注家长的具体培训需求,导致原本公开、合法的培训机构转向地下,变为隐形的、变异的学科培训。
熊丙奇认为,学校教育需要做出变革。首先要改革的是课堂教学,要降低班额变成小班化教学。其次,落实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学校自主权。此外,推行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学校转变教育理念。同时,还应鼓励高中进行特色办学探索,在必修课之外,开设更多的选修课。
熊丙奇表示,面对新的教育挑战,一定要有新的教育观和成才观。虽然“双减”政策是面向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所有办学者都应思考一个话题,即不能够只是关注知识教育,更应该关注知识教育之外的终身成长。
“学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之外,还需要家庭教育,不能够通过学校教育来解决所有教育的问题。”熊丙奇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个性和有兴趣的培养,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能够成为有个性和兴趣、有自我追求、有志向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