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在沉默中面对


2024年05月16日12:01 www.jiaoyulilun.com

作者:周国平

两位未曾晤面的朋友远道而来,因为读过我的论人生的书,要与我聊一聊人生。他们自己谈得很热烈,可是我几乎一言不发,想必让他们失望了。我不是不愿说,确实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应约谈论人生始终是一件使我狼狈的事。

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辞的。对于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爱情、孤独、幸福、苦难、死亡等,但是,倘若这些字眼确有意义,那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真正的意义始终在话语之外。我无法告诉别人我的爱情有多温柔,我的孤独有多绝望,我的幸福有多美丽,我的苦难有多沉重,我的死亡有多荒谬。我只能把这一切藏在心中。我所说出写出的东西只是思考的产物,而一切思考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逃避,从最个别的逃向最一般的,从命运逃向生活,从沉默的深渊逃向语言的岸。如果说它们尚未沦为纯粹的空洞观念,那也只是因为它们是从沉默中挣扎出来的,身上还散发着深渊里不可名状的事物的气息。

有的时候,我会忽然觉得一切观念、话语、文字都变得异常疏远和陌生,惶然不知它们为何物,一向信以为真的东西失去了根据,于是陷入可怕的迷茫之中。包括读我自己过去所写的文字时,我也常常会有这种感觉。这使我几乎丧失了再动笔的兴致和勇气,而我也确实很久没有认真地动笔了。之所以又拿起笔,实在是因为别无更好的办法,使我得以哪怕用一种极不可靠的方式保存沉默的收获,同时也摆脱沉默的压力。

我不否认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可能,但我确信前提是沉默而不是言辞。梅特林克说得好:沉默的性质揭示了一个人灵魂的性质。在不能共享沉默的两个人之间,任何言辞都无法使他们的灵魂发生沟通。对未曾在沉默中面对过相同问题的人来说,再深刻的哲理也只是一些套话。事实上,那些浅薄的读者的确分不清深刻的感悟和空洞的感叹、格言和套话、哲理和老生常谈、平淡和平庸、佛性和故弄玄虚的禅机,且更经常地把鱼目当作珍珠,搜集了一堆破烂。一个人对言辞理解深度取决于他对沉默理解的深度,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沉默亦即他灵魂的深度。所以,在我看来,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功夫便是沉默,在沉默中面对他的灵魂中真正属于自己的重大问题。到他有了足够的孕育并因此感到不堪重负时,一切语言之门便向他打开了。这时,他不但理解了有限的言辞,而且理解了言辞背后沉默着的无限的存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