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特写|北京高考出分第一天


2024年06月27日14:40 www.caixin.com

特写|北京高考出分第一天

北京市报名参加高考考生共计6.72万人,较去年增加0.2万余人。从一分一段表来看,北京高考700分以上考生117人,高分段考生人数多于去年。什么专业好就业、好保研,能否转专业,是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中最常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想学数学,是高中数学学得好,还是看了很多数学家事迹,觉得他们为人类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还是你单纯喜欢这事儿?”待考生一坐下,一所工程类高校的招生老师便开始了循循善诱,“我们单纯基于自己的喜欢去选择一个一辈子的事业的话,风险是非常大的。你知道一个人的热爱比起这个时代洪流的起伏,它是多么薄弱吗?”

三分钟前,他刚和考生家长达成一致,要共同“劝退”孩子报数学专业。

6月25日9时,北京高考正式出分。当天下午,数场大型高招咨询会在北京城市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等地开启。尽管户外温度高达36度,从东湖渠地铁站通往八十中的一路行人如织。走进学校,90余所高校围着操场摆放展位,考生和家长们在各个展位间流转,“什么专业好就业?”保研率多少?”“能不能转专业?”被频频问及。

2024年6月25日,北京第八十中学举办的大型高招咨询会,家长向招生人员咨询。

今年,北京市报名参加高考考生共计6.72万人,较去年增加0.2万余人。从一分一段表来看,北京高考700分以上考生117人,高分段考生人数多于去年。此外,650分以上考生累计3176人,600分以上考生累计10787人;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即523分及以上考生累计26996人;达到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即434分及以上考生累计44923人。

“原来奔着4000多名去的,现在一下子掉到10000名开外,填志愿的功课都得重新做了。”一名考生家长在咨询会上感叹,她手里已经攥了一叠宣传单,“原来那些看不上的学校的资料,都得重新拿、重新要。”

怎么填志愿?就业仍然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北方工业大学的招生老师向家长强调学校的“北京优势”:学校与北京的一些企业有合作,会直接来学校校招,毕业了“跟考中央财经的做同事”。虽然学校不是985、

211,但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可以“考研再考到211”。

河海大学则直接贴出列有该校“北京籍毕业生”升学、就业详细去向的海报,并写道:“保研率20%、重点行业就业率92%、继续深造率50%。”

家长想子女留京、想“进体制”的心态被敏锐捕捉,“我们学校每年回京的路径非常畅通,工信部直属的10所央企,大量的学生都去这儿了。”哈尔滨工程大学一名招生老师向驻足的家长热情介绍,“我带过的一个自动化毕业的山东女孩,人家找工作一个礼拜收到了十几个offer,就挑了一个北京一年20来万的工作走了。”

“考研热”之下,保研率也成咨询重点。20%—30%是各个高校的常见回答。“我们学校的正常的保研率就是26%,我们的保研率算高了,”湖南大学一名招生老师对家长介绍,又补充了一句,“比985里的中山、华南(保研率)都高一些。”

也不乏部分招生老师会适时对咨询者的升学热情“泼冷水”。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展位前,一位考生家长因孩子喜欢做研究,正咨询本博贯通的招生计划,招生老师却一再劝她谨慎决定,“大学是通识的教育,甚至现在硕士也成通识教育了,但博士一定是精英的教育,需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想法。读博不是简单念书,不是上一门课,是要能够发现问题。”

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个咨询展位里,都有家长和学生问到关于“转专业”的问题。有的是因为还不明确自己的职业指向,还有的是担心填报后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多数学校表示会为学生提供一到两次转专业机会,例如上海财经大学规定在大一的两个学期都有机会申请转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定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北方工业大学的招生老师则介绍,转专业的成功率可达80%。北京邮电大学人员也自称成功率达70%。

对于分数“擦边”的考生,招生老师往往会多问一句:“考虑中外合办吗?”

据教育部《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国内高校已有近1100个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各类项目主打中外高校联合培养,有“4+0**2+2"*3+1”多种模式,学费也更“国际化”。

2024年6月25日,北京第八十中学举办的大型高招咨询会,各类中外合办项目吸引眼球。

在大连理工大学咨询展位前,招生人员一把递来三个宣传册,分别是和莱斯特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日本立命馆大学合作的三个中外办学项目。学生在大连理工大学学习期间的学费标准为8.5万—9.8万元/年不等,赴外学习期间的学费则按照外方大学当年的学费标准执行。

西北工业大学派出学生在展位现身说法:“我就是中外合办的大四学生,认可度完全没有问题。中外合办和其他普通专业都在一个校区,学位证也没有‘中外合作四个字,相比之下就是学费高了一些。”

作为中国第一所由中国内地和香港高校联合创办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则将“深造率”作为宣传重点。“UIC(北师港浸大)的优势很突出,主要就是毕业去向好,80%以上的毕业生深造率,深造去向也都是全球知名高校。学生也可以享受到香港相关的人才留港工作政策。”其北京招生组负责人告诉记者。

咨询会上,一个颇具北京特色的关键词是“双培计划”——根据相关政策,北京市属高校每年可以输送2000名左右优秀学生,到20余所中央高校的110个优势专业中学习2年到3年;双培计划在京招生,招生名额分配到北京市各区。

“我们合作院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双培’名额不多,一个专业在这个区可能就一个人,要想冲双培,最好比录取线高个30多分。”北京农学院一名招生教师称。

“考研会更方便一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招生人员特别介绍,“比如光电学院的双培计划前三年是在北京理工大学上学,最后一年才回到本校,课程和住宿都以北理工为主。”

此外,为了满足考生招录至心仪专业的愿望,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今年在京推行“满三保一”、“六保一的零调剂政策。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选科“物理+化学”的考生可报考两个大类的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分别有七、八个专业。考生在某个专业组内填满三个志愿不同专业,被该组提档后,学校便会保证录取其中之一,不再调剂。“写三个最想来的,我们就保证一个,我们不调剂也不退档。我们希望所有来上学的孩子都是高高兴兴的,选了自己喜欢的学科。”北科大的招生老师告诉咨询的家长。

会不会出现所选三个专业太过热门而爆满的情况?“北京一个地区总共就招这么点人,又不是所有地区,是不是?考虑到如果说全国那可能,那咱们是按地区招嘛,“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位老师语气肯定地向家长介绍。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落实,高考志愿填报的复杂性大幅上升。例如填报志愿时,从“学校+专业”模式变为“专业+学校”模式,更强调专业选择。近年志愿填报产业应运而生,相关服务价格不等,网红名师指导费用可高达上万元。高考前,单价将近2万元的网红指导师张雪峰—对一志愿报考服务被一抢而空。

但对许多家长而言,评估院校和专业的可信数据来源仍然缺乏。“张雪峰我看,乱七八糟的讲解也看,但感觉网上信息不太全。”—位考生妈妈告诉记者。她还在咨询会的各个学校展位之间流连,试图寻找“最合适的学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