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研究:早期科学养育大幅降低农村儿童智商滞后风险


2024年10月14日10:51 www.caixin.com

中国研究:早期科学养育大幅降低农村儿童智商滞后风险

研究对接受过早期干预的儿童进行从6月龄到9岁的长期追踪,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研究,涉及超过2700名儿童,是全球同类项目中最大规模的研究


资料图:山西运城,村里将改造厕所用的水泥罐临时存放在一块空地上,这些水泥管成了孩子们的游乐“设施”。

追踪研究显示婴幼儿早期干预成效:03岁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滞后率大幅下降,照养人的抑郁、焦虑风险明显降低,亲社会行为得分大幅提升。农村样本地区学前期和小学初期阶段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仍然存在滞后风险,且情绪和行为问题相对严重,异常比例约为30%左右。

上述信息来自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CEEE)与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下称“湖畔魔豆”)联合开展的《养育未来20年长期追踪研究项目》(下称“追踪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多项研究显示,03岁是个体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大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发育得快。早年没有得到良好养育照护的儿童更有可能在学校阶段遇到学习困难,进而会降低他们未来的收入水平。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比较普遍,而祖辈在儿童照料方面的经验、意识、资源都非常匮乏;由于农村家庭收入不高,儿童也很难享受到市场化照养服务。为了弥合城乡差距,多项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已在中国农村展开,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慧育中国”项目、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的“养育未来”项目等。

“养育未来”是湖畔魔豆从2017年起开展的儿童早期发展普惠公益项目,通过养育中心服务和入户家访服务,为家庭提供养育支持。项目旨在通过影响照养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促进儿童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等能力均衡发展,降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03岁婴幼儿发展滞后的风险。

项目雏形脱胎于20156月起,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与CEEE等团队在秦巴山区等地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随机干预实验。2017年起,湖畔魔豆接棒运营。至今,项目已覆盖6省(区)9县(镇),为超过2万户家庭提供亲子互动指导课程和科学育儿服务。

在项目起步之前,2012年,CEEE与其他高校调研团队对中西部地区5000名婴幼儿的调研显示,样本地区一半03岁儿童存在认知发展风险,52%的儿童存在语言等发展风险。这与样本地区照养人在喂养行为、养育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相关。研究显示,照养人普遍缺乏科学养育知识,样本地区仅13%的照养人用故事书给婴幼儿讲故事。

2017年起,CEEE团队对这些接受过干预的儿童进行长期追踪,以验证科学效果。研究采用随机干预实验方法作为评估手段,计划历时20年,每3年追踪一轮,共进行6轮追踪。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第二阶段研究,覆盖了宁陕、汉中等120个村,涉及2700多名儿童,深入评估了03岁儿童从6月龄到9岁的成长轨迹,是全球同类项目中最大规模的研究。

陕西省宁陕县是“养育未来”首个实现全县覆盖的项目县。研究使用中文版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评估样本儿童在幼儿园阶段的认知能力,包括言语理解、视觉空间、流通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共同组成儿童的总智商。根据全国常模,五个方面和总智商的均值均为100,标准差为15,低于一个标准差被认为发育迟缓。

最新发布的追踪研究表明,早期干预促进了儿童在幼儿园阶段的认知能力发展。与秦巴地区百村项目控制组调查数据相比,宁陕县儿童总智商发育迟缓的比例(11%)低于秦巴地区控制组数据(19%)。在言语理解、视觉空间、流体推理、工作记忆及加工速度等认知领域的多个指标上表现更好,滞后风险大幅下降。

"养育未来"20年长期追踪研究成果数据

总体而言,与没有接受干预的婴幼儿相比,项目前期对624月龄的婴幼儿进行亲子游戏活动干预,可以显著地促进人力资本不同阶段的的认知或者非认知能力(如亲社会行为、情绪控制和与同伴的交往能力)的发展。

追踪研究显示,早期干预在短期和中期内对孩子的认知、语言和非认知能力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干预了一年后对1836月龄儿童的积极影响体现在的认知方面;干预了两年后,对3048月龄儿童的认知和语言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干预期结束后,影响也在持续,早期的2年干预不仅对46岁时儿童的认知、语言、非认知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积极影响在儿童小学阶段也是存在的。

这些积极影响是如何产生的?研究发现,早期干预能改善家长的养育行为,比如增加家长养育时间的投入,如一起读书或者看绘本、讲故事、唱儿歌、户外游戏、用玩具玩游戏、给东西命名、数数或画画等科学养育行为的投入,在干预结束后家长可能已经养成了阅读、唱儿歌、跟孩子友好互动的习惯,从而对小学阶段的儿童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养育未来"20年长期追踪研究成果数据

项目干预还显著降低了照养人的抑郁、焦虑和压力风险,而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教育期望也有了显著提升。这种心理上的改善有助于增强照养人的育儿信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同一户家庭照养人养育方式前后对比 供图:“养育未来”

但即便经过干预,总体来看,农村样本地区学前期和小学初期阶段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仍然存在滞后风险,且情绪和行为问题相对严重,异常比例约为30%左右。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初期阶段,同伴交往问题都是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比例接近50%。约三分之一的儿童存在困难得分异常风险。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在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多动问题及同伴交往问题方面存在风险,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支持和干预。

主要照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妈妈和奶奶作为主要照养人时,都出现了相对较高的抑郁风险。但相较于奶奶,妈妈作为主要照养人时,抑郁风险的概率相对较低。

具体来看,在孩子年龄小于2岁时,样本地区奶奶和妈妈作为主要照养人的抑郁比例分别为27.90%18.70%。从孩子两岁起,这一差距开始显著增加,奶奶作为主要照养人的抑郁风险比例整体呈攀升趋势,至79岁阶段,差距最大,分别为43.93%16.55%

研究认为,养育中心服务与入户家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以及政府、研究团队和公益机构的多方合作,是“养育未来”项目得以在中国农村地区成功推广的重要因素。而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使其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潜力。

研究建议,儿童早期发展因其复杂性、专业性、持续性、阶段性等特征,需协同地方政府多个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基于农村低收入地区资源现状,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应鼓励多方参与,最大限度地整合地方政府、专家与社会资源,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和总结适宜农村地区特点、可持续、易推广、经济可行且有效的干预服务提供模式。

CEEE所长史耀疆介绍,与国际上其他著名的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如美国佩里学前项目、牙买加项目等相比,20年长期追踪研究项目的规模和设计,都显得更加系统而全面。研究尝试画出在中国开展早期干预项目对人力资本不同阶段的投资回报曲线,可以为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当前,在中国婴幼儿早期发展领域的科学影响评估研究还相对较少。史耀疆表示,这导致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变暖现象的发生,需要开展AI和儿童发展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于儿童发展影响的探索性研究,为国家应对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

“养育未来”项目正在陕西省扩大覆盖规模,从单点的县域模式走向“全省模式”。“我们发现,在每个省都做一两个县,既不能达到规模效应,又不能引起重视,付出很多的努力和代价,但有效性并不高”,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闻佳表示,“所以我们决定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陕西,做陕西的全省模式,如果能做出十几个试点县来,就会产生规模效应”。目前,湖畔魔豆已先后同陕西镇巴县、城固县签署合作协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