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姚劲波。
“生娃、养娃成本高。”“生了孩子谁来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提交了一份《关于稳定我国人口规模》的建议。在他看来,生育率和人口规模是影响中国前景最重要的因素,应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解决育龄家庭的后顾之忧。
2023年,中国60岁以上人群首超20%,902万新生儿数量再创新低,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愈发显著。如何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提升生育意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并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这一背景下,姚劲波建议,在尊重生育自主前提下,将稳定人口规模作为首要目标。“低生育率是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需全方位变革才能解决。”
他举例称,韩国在2024年宣布进入“国家人口危机紧急状态”后,设立人口战略企划部统筹应对低生育率和老龄化问题,这一举措使得韩国的生育率略有回升。因此,他建议综合部委增设人口职能管理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建立国家层面的“人口发展委员会”,将人口规模稳定在至少10亿以上。
具体而言,姚劲波提出,可以先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取消现行《收养法》中收养人无子女规定,允许收养人按意愿收养多子女,保障被收养子女与亲生子女同等落户、受教育权益。此外,当前生育政策表述多限制在三孩,他建议将“生育支持政策不限孩次”明确写入文件,给社会传达提振生育率的积极信号。
在此基础上,如何破解“想生不敢生”痛点?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围绕生育、育幼、教育、住房、就业等提出13项具体支持措施。地方层面,政府也以发放育儿补贴金等方式提振生育率。
姚劲波对此表示,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他提出,可以通过发行超长期国债等筹集资金设立国家人口发展基金,对多孩家庭实施补贴;对养育家庭的社保、所得税、购房土地出让金等按孩子数量实行累进制减免,例如二孩减半,三孩及以上全免;将个人养老金账户基础额度与生育情况挂钩,企业可为在职生育员工缴纳的社保费用享受更高税前扣除。
除了减轻生育成本,姚劲波还呼吁,改善并营造鼓励生育的医疗制度和社会氛围。他建议,加大对无痛分娩技术的支持力度,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对医院孕产科室给予资金补助,争取实现孕产服务全部免费。
如何兼顾工作和带娃,令许多双职工家庭困扰。姚劲波观察,托育和教育压力是生育意愿低迷的主因之一。他建议,加大0—3岁托儿服务投入,实现3—6岁学前教育全覆盖,将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缩短小学到高中教育时间至10年,实现0—16岁托儿和教育费用全免。
此外,姚劲波认为,当前青年就业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其结婚和生育决策。他建议,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结婚低息贷款,生育一定数量子女后退还利息,减轻经济压力来促进婚育。
围绕青年就业自身,在2024年“两会”提交建议案后,姚劲波今年还再次建议,针对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实施前两年社保减半征收政策,同时确保参保人员待遇维持全额缴纳时的标准。
姚劲波解释,从企业角度来看,社保公积金支出约占用工成本的30%,减免社保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激励企业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政策实施角度而言,在扣缴环节直接减免,不仅简化了企业申请流程,还减轻了财政当期支出压力,以更高效的方式助力破解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