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一孩、二孩和三孩,待遇缘何不平等?


2025年03月19日21:19 www.caixin.com

生育观|一孩、二孩和三孩,待遇缘何不平等?

中国一孩生育率持续走低,生育基本盘出现动摇。偏重二孩、三孩的育儿补贴政策,是否该优化?如何优化?

2025217日,兰州,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照顾新生儿。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布人口新政,引发网友广泛关注。除对一孩、二孩和三孩给予较高的生育补贴外,不同孩次之间待遇悬殊,也激起了讨论。

不同孩次,待遇悬殊

呼和浩特市最新发布的育儿补贴细则显示,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0000元;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5周岁;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10周岁。

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家庭与老龄健康科科长张洪民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于对不同孩次家庭的生育成本、生育意愿等因素的综合考量,设置了阶梯式的补贴机制,在普惠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施策。

育儿补贴分为一次性补贴和分阶段发放的两种形式,也有城市将两种方式相结合。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30个地区相继推出育儿补贴政策,各地补贴金额各异,政策落地步伐不一。在呼和浩特之前,仅有甘肃省临泽县、温州市、安康市、郑州市等少数地区把一孩纳入育儿补贴的范围,但补贴标准均低于二孩、三孩。

除了育儿补贴之外,各地在入学、住房、出行等方面也向二孩、三孩家庭倾斜。

例如呼和浩特近日出台的政策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二孩入学“幼随长走”“就近择优”,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学可在全市自由选择。

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学可在全市自由选择如何落地?记者就此致电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相关人员表示,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学学区需与一孩、二孩就读学区一致。

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三孩家庭可享受公租房免租两年,后续租金优惠50%;景区门票及公交免费。湖北天门市对三孩的七项补贴合计可高达22.5万元。

差距何来?

为何各地对一孩、二孩、三孩的优待如此悬殊?

从时间轴来看,自20215月“三孩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陆续推出育儿补贴政策。当年7月,四川攀枝花成为中国首个向二孩、三孩发放育儿补贴的城市,育儿补贴等扶持性手段由此进入早期试点阶段。随后,湖南长沙、内蒙古等地区跟进探索。地方把鼓励家庭生育二孩、三孩作为促进生育的突破口。

地方在制定育儿补贴和支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人口结构矛盾、文化传统等因素。

由于二孩、三孩比例在总生育人口中的占比较低,优先给这类家庭发放育儿补贴不会给当地财政带来太大压力。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基于呼和浩特2022年生育结构数据以及20232万新生儿规模计算,该市需承担总财政补贴约8亿元,占其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财政支出压力或整体可控。

育娲人口智库执行长和高级研究员黄文政对记者表示,地方政府还会考虑到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样的资金,补贴二孩、三孩的效果要比补贴一孩更好。这是因为部分育儿资源可以复用,二孩、三孩的养育成本相对更低。

此外,在一些地区,一孩生育率相对较高,因此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鼓励二孩、三孩。

目前来看,以现金补贴形式减轻家庭养育经济负担,是全球低生育率国家普遍使用的生育激励政策。

纵观不同国家的育儿补贴方案,“一视同仁”和“有所侧重”同时存在。德国2023年育儿补贴新规规定,所有子女津贴均为250欧元/月。从领取期限看,子女津贴的发放期限是孩子0-18岁,如果此后孩子失业则领到21岁、如果孩子正在接受教育则可领到25岁。也有国家重点鼓励生育二孩、三孩,如俄罗斯联邦养恤基金会向第二次、第三次或多次生育的母亲一次性转移支付津贴。

如何平衡?

部分地区出台针对二孩、三孩的育儿补贴政策后,人口生育率出现回升。如2024年,湖北省天门市出生7217人,止住连续7年出生人口下滑的势头,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较2023年历史低点出生6004人,增长了1000余人,同比增幅17%。全国来看,2024年出生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自2017年以来首次略有反弹。

然而,一个新隐忧已经浮现:全国一孩出生率呈现下滑态势,生育基本盘出现动摇。

人口研究问题专家何亚福撰文指出,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4》(以下简称《年鉴2024》),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01,其中,一孩总和生育率从2022年的0.610下降到0.509;二孩生育率稍微上升,从0.315上升到0.371;多孩生育率保持不变,仍然是0.127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呼吁重视一孩生育率。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撰文建议:“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孩次差异,从全周期、全过程的视角设计生育支持政策措施,避免出现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的差异化递进式支持政策,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对地方政府而言,补贴二孩三孩,只要力度够大,能够在短期实现出生人口快速企稳,但如果初婚初育继续下降,这种短暂的企稳是难以持续的。

此次,呼和浩特市不仅加大了补贴力度,还增加了对一孩家庭的补贴。张洪民表示,一孩家庭难以享受优惠政策,限制了首次生育意愿的提升。经过调研论证,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确保不同孩次家庭均能享受生育补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生育补贴对生育率的拉动作用。

后续是否会有更多城市将一孩列入育儿补贴范围?黄文政认为,呼和浩特的政策具有积极意义,后续或有更多城市加入进来。

20231月,深圳曾就《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但该政策一直未落地。

近期,深圳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回应:“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育儿补贴实施方案,我市将根据国家部署积极稳妥做好落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