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Al报志愿”服务铺天盖地,能否真正帮到考生?


2025年06月27日15:26 www.caixin.com

特稿|Al报志愿”服务铺天盖地,能否真正帮到考生?

互联网巨头耗费大量资源推广Al填报志愿,反映了抢占Al应用入口竞争激烈


2025年高考考生达到1335万,仅次于历史峰值,全国有29个省份实行新高考,志愿填报政策差异大,新增专业多,有省份只需要填30个志愿,有的则需要填112个志愿。

截至62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5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均已公布。与往年不同,今年高考季最大的特点莫过于“AI报志愿”服务铺天盖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高考前一周至今,已经有近十款应用推出了与Al志愿填报有关的深度搜索、答疑或志愿报告生成服务。

搜索引擎、浏览器是Al志愿填报最积极的技术提供者,腾讯(00700.HK)旗下的QQ浏览器在5月底推出辅助志愿信息查询的高考智能体(AI Agent);阿里巴巴(09988.HK)的浏览器夸克同样在高考后发布类似的Agent,不仅找来网红张雪峰代言其志愿填报服务,且在社交媒体上投放由喜剧演员贾冰参演的广告短片。百度搜索、字节跳动的悟空浏览器也上线了有Al志愿信息检索功能的高考专区。

此外,Al助手也在借机表现模型能力,625日录取分数线公布当日,腾讯的Al助手元宝宣称,已解答超过3000万个高考志愿问题,华为浏览器推出的原生AI应用小艺则在微博买热搜,推广其一站式高考问询服务。

用户大量搜索院校和专业信息的需求在高考前后最为集中,互联网公司不惜在高考季耗费推广资源,显示抢占AI应用入口竞争激烈。QQ浏览器用户达4亿人,每年有数千万人次高考相关用户;夸克称自2019年上线查大学、查专业工具后累计服务1.2亿考生和家长,为了支持该功能,夸克称今年扩大了100倍算力投入以确保服务稳定性。

两款产品也反映出阿里和腾讯全盘布局Al的力度,阿里的2C(面向消费者)应用经历组织架构调整后,其重心从通义转向夸克;腾讯的QQ浏览器在5月升级为Al浏览器,上线基于腾讯混元和DeepSeek双模型驱动的聊天机器人QBot,切入AI搜索市场。

不过,复杂的志愿填报规则也为消除信息差创造了市场需求。2025年高考考生达到1335万,仅次于历史峰值,全国有29个省份实行新高考,志愿填报政策差异大,新增专业多,有省份只需要填30个志愿,有的则需要填112个志愿。诸如河南省还采用了复合型平行志愿,同时有“院校+专业组”和“专业+院校”两种选择,并不适合用相同逻辑报考。

近年来,商业化的高考志愿咨询师的定制化服务收费高昂,服务用户有限,大部分考生和家长是通过自主收集信息、咨询师长完成志愿填报的,而AI填报志愿功能基于普惠原则,现阶段免费开放使用。夸克产品经理郏海峰称,夸克有过半用户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而经夸克调研,全国每年只有2%的考生有条件找线下志愿规划师一对一咨询。

在发布AI高考通Agent时,QQ浏览器AI搜索产品负责人李锐章告诉记者,找网址这类搜索需求仍是以浏览器或全网内容为基础的,搜索引擎能提供的链路更短、准确度更高,QQ浏览器推出新功能并不参照竞品,而是看用户需求和技术能力,“比如一些下沉城市的用户,手机上可能装不了那么多APP,也缺乏渠道了解新APP,但可以通过浏览器解决复杂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Al的各类应用均要面对底层模型的幻觉问题,即大模型胡编乱造,输出看似真实但错误的信息,而目前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大模型其原理基于概率生成,这也意味着幻觉无法避免。

QQ浏览器和夸克两家为例,AI辅助高考志愿填报的功能相对简单,在QQ浏览器的高考Agent中填写分数、选科、批次等八个选择题和一个开放问题,可以生成带有具体院校的志愿推荐。QQ浏览器的Agent并不是完全通过搜索或通过模型生成回答,而是接入了一个汇集考试院权威数据的知识库做检索,以此解决模型的幻觉问题。

夸克的功能更进一步,用户填写12个问题,Agent可以给出一份可打印成15-20A4纸的志愿报告,内含50-80个专业推荐。夸克同样搭载了一套高考知识库,称其覆盖了所有高考相关权威站点,涵盖全国2900多所高校、近1600个本科专业,并和国内权威的高考数据机构合作,投入大量人力做了数据清洗,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在训练过程还原专家在线下进行志愿填报的思维逻辑的过程,比如考生想毕业以后直接就业,模型优先推荐学校时会重点关注学校的就业率、学校是否有校企合作。

不过QQ浏览器和夸克两家平台都表示,AI报志愿功能的定位并不是直接帮考生做决策,或者扮演张雪峰的角色,仅提供参考,减缓海量信息检索带来的焦虑,出成绩后填报志愿仅有数天时间,智能体可以提升信息检索效率,避免短期内的仓促决策。

艾瑞咨询在624日发布的《高考社会认知调研报告》调研600名应届与往届高考生后发现,仅28.17%的受访者支持Al填报,认为其是“高效的信息整合工具”;58.67%的受访者态度审慎,认为Al填报仅能作为参考,另有7.67%认为其存在风险,3%担忧盲目依赖会加剧焦虑。而持支持态度的应届生达到40%,往届生只有16%

上述报告还显示,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学校老师和官方平台为主,其次是抖音、B站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和咨询机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