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北京中考改革后首考有何变化?


2025年07月20日10:56 www.caixin.com

2025624日,北京市中考拉开帷幕。图:IC photo

79日,北京初三学生家长李茜凌晨4时醒来便再也无法入睡,因为这一天是中考放榜的日子。原定于当天1330分才可查询的分数,10时左右就开放了。李茜心里有所准备,但看到分数的那一刻还是有些失望:孩子把最差的一次数学成绩给了中考。

作为北京新一轮中考改革后的“首考”,此次中考在科目、分值和招生政策上均有调整。根据北京市教委的安排,2025年开始,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小四门”被列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不再计入中考总分。道德与法治改为开卷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和体育与健康6门,总分510分。

记者了解到,此次中考紧贴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突出能力导向,灵活度在提高,对不少考生来说是新的挑战。此外,各科的分值占比发生变化,理科薄弱考生的短板会被放大。

考生普遍反映数学考试难度较大。东城区家长尹东对记者表示,孩子一模、二模数学都是96分,但中考只考了86分。海淀区初三学生阿白取得490分的高分,她对记者表示,自己除了数学和物理,其他都是满分;没考好的朋友、同学基本是被数学和物理拉分了。

今年高分扎堆情况较往年有所缓解。2025年北京有11.05万人参加中考,海淀、西城、东城、朝阳、石景山、丰台500分及以上分别有50人、27人、9人、17人、1人和0人。据记者统计,海淀约22%的考生集中在470490分区间。

中考出分后,接下来便进入中招咨询和志愿填报的阶段。围绕优质高中的争夺依然激烈。朝阳区学生家长李桂梅得知孩子成绩后,立刻带孩子去“跑校”。跑校是指成绩公布后,学生及家长为争取进入优质高中的实验班,在各个学校之间穿梭,寻找更优录取结果的行为。

也有一些“幸运儿”无需在炙热的天气里跑校。通过“1+3”项目上岸的李玉表示,他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但这对他并没有实质性影响,合格即可。

1+3”培养实验及集团直升两类升学路径,是北京近年探索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创新方式。进入实验的学生自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起在实验学校就读,学籍转入实验学校,按规定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后升入实验学校高中。

从近年数据看,中考统招仍是主要升学通道,但通过其他路径升学的初中生数量呈上升趋势。1+3”项目、“0.5+3”集团校直升等中考以外的升学通道也备受追捧。北京通州区的熊力中考分数476分,区排330名,但校排名第一,可以享受市级统筹名额,到海淀区“六小强”之一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学。

根据今年3月北京发布的中招政策,录取总分达到430分,且综合素质评级达到B等的考生方可填报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相关志愿。今年北京校额到校实现初中校全覆盖,就读于普通校的初中生,如果在校内名列前茅,也有机会通过校额到校政策进入知名高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