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上幼儿园,促生育新政落地
当前国内还有约10%适龄儿童未接受学前教育,专家建议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出生人口数量下降为全面推进免费学前教育创造了有利机会。目前,对于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仍有待加强。
国务院正式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有关举措,明确将其作为重要惠民政策推进。
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指导各地尽快细化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要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
会议要求,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要加强学前教育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2025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 “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提供免费学前教育被认为是帮助家庭减轻养育压力、鼓励生育的重要政策之一。
根据魏易等《中国家庭学前教育支出负担及其差异——基于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的实证研究》,2019年中国在园儿童个人学前教育支出平均为8220元,家庭学前教育支出平均为8907元,占同期家庭总支出的9.4%。近半数家庭在学前教育上的支出占其家庭年总支出的7%以上。从国际上看,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数据显示,政府增大幼儿学前教育投入会提升生育率。
此外,学前教育在儿童的认知、情感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多项长期研究显示,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儿童在进入小学后表现出更高的学业成就,甚至在成年后也表现出更好的职业和社会适应能力。
出生人口数量下降为全面推进免费学前教育创造了有利机会。目前,对于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仍有待加强。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5382亿元,其中财政性学前经费2982.2亿元,财政性学前经费占GDP的约0.25%,与OECD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GDP0.6%的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杜智鑫等撰文建议,应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其分析,当前国内还有约10%适龄儿童尚未入园,基本集中于西部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缺乏村级学前教育资源。其次,部分偏远山区、牧区三年完整学前教育普及率仍不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20年开展的脱贫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调查显示,2020年脱贫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9.6%,低于2019年全国平均水平约4个百分点。脱贫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还存在较大区域差异,中部地区最高,接近95%,西南地区最低仅为66.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17个百分点。不同年龄儿童的入园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西南和西北地区3岁和4岁儿童入园率分别仅为59.6%和64.5%。
中央为主的财政经费增量应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重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据其计算,为原贫困地区(共覆盖832个县)的农村儿童实行普惠的三年免费学前教育,按教育部2022年学前教育生均经费10198.39元进行测算,共需经费415亿元。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137亿元,415亿元占比约为8%,8%的经费能确保全国13%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性价比较高。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也曾公开呼吁推进免费学前教育。其表示,幼儿养育覆盖面广、获得感强,能有效降低生活成本,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免费学前、普惠托育是实现共同富裕,阻隔贫富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基础。
其团队测算表明,学前教育免费且学费每年上涨5%,需要财政每年额外投入约GDP的0.2%。目前教育支出约为GDP的4%,免费学前教育意味着在4%的基础上增加0.2%。同时,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也能为青年女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幼儿园按7:1生师比计算,教师缺口为30万人。
目前,全球有超过30个国家提供免费学前教育,越来越多国家重视投入儿童早期发展。白重恩建议,由政府财政来负担学前教育支出,不代表取消社会办学,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政府来付费或发放教育券,让家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时,重视师资建设,补助幼儿养育培训,增强学前教育的职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