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高校新一轮专业撤销潮:教师何去何从?


2025年08月18日20:26 www.caixin.com

高校新一轮专业撤销潮:教师何去何从?|教育观察

十年间,高校专业撤销数量翻了25倍,文科专业成“重灾区”,专业教师转岗面临多重挑战


图:视觉中国

多所国内高校近期陆续公示2025年度新增、撤销专业名单。根据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对超150所高校公示信息的统计,在本科专业撤销名单中,汽车服务工程(9个)、市场营销(7个)、国际经济与贸易(6个)、文化产业管理(6个)等专业拟撤销数量较多。

随着专业撤销、停招甚至学院关停,相关教师或转岗或被分流。麦可思整理多校文件发现,如果专业停招或撤销,相关教师大概有几种出路:分流到相近专业、学院讲专业基础课;讲授公共基础课;转岗行政,或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辅岗位;跳槽到其他学校。

高校专业调整的巨震之下,一些教师重新站在了职业选择的岔路口,收入降低、职业认同弱化、职业发展路径模糊等多重挑战已然浮现。

高校专业撤销,十年翻了25

近年来,无论专业的撤销还是停招,都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常态。

教育部等五部门2023年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并规定“对连续5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2024年,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2014年,本科专业点撤销数为57个,十年间,高校专业撤销数量翻了25倍。(详见记者报道《分析|高考放榜在即,志愿填报何以避坑?》)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统计,从2020年到2024年,高校撤销专业数量前五名的本科专业分别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60个),公共事业管理(138个),信息与计算科学(123个),市场营销(104个),产品设计(93个)。

北京某高校外语学院教师梅枚去年经历了专业被撤销。她表示,专业就业率不好,肯定会有被撤销风险,但专业被撤销还有其他方面原因。比如该专业的学生第一志愿率。如果第一志愿率低,那么学生入学后会申请转专业,从而导致专业发展不稳定及就业人数减少,影响该专业的全校排名。此外,一个专业内博士比例、副教授人数、教授人数等,也会影响到专业的去留。教授人数过少,会影响到专业申请校级、省级学科,自然容易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一轮轮的专业撤销潮、停招潮中,文科专业被大面积波及,相关专业老师的转岗、分流压力也更大。

从今年下半年以来各高校相继披露2025年新增、撤销专业的公示来看,拟撤销专业则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类(26个)、外国语言文学类(26个)、机械类(22个)、设计学类(18个)。

福建某高校教师任娜所在的外语学院日语专业已于去年开始停止招生。据她介绍,学院留下了4名日语老师负责第二外语课程和大学日语,剩余4名日语教师需要转岗。任娜虽暂时未被波及,但也处在转岗的担忧之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毛宇飞对记者表示,现在文科、经管类学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对于综合类、财经类院校都需要进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做法就是按照校内专业的比较优势来逐渐调整。

转岗教师转向何处?

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景气度极化。(详见记者网报道《稳就业|当中年人遭遇“就业极化”,职业技能培训有用吗?》)为优化人才供给结构,高校专业撤销、停招部分专业的同时,也在申请设置新专业。一些高校也鼓励专业“增一撤一”。

87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发布《关于2025年度新增、撤销专业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据《公示》,该学校2025年度申请撤销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功能材料、焊接技术与工程、日语、英语等6个已停招专业的同时,还申报了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4个新专业。

2024年撤销和新增专业数量来看,新增专业点比撤销专业点多出411个。部分教师凭借原来的专业背景和储备,可以相对平滑过渡至新设专业中。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大四学生廖同学曾对记者表示,许多如今在人工智能学院任教的老师都来自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因此,他们的课程体系也带上了强烈的“通信”色彩。但对于文科专业教师来说,新专业的壁垒较高,往往难以转入其教学岗。

今年6月中旬,位于湖南常德的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对停招专业教师转岗意愿摸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到,目前在停招或拟撤销专业中工作的专任教师,涉及到的专业有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等专业。

《通知》显示,该校为相关教师提供了五类可转岗方向:一是本学院相近专业教学岗位。二是各教学院和教辅单位的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含院务和教务工作);三是学校机关的管理岗位;四是各学院辅导员岗位;五是创新创业学院专任教师。

作为所在大学第一批被撤销专业的教师,梅枚表示,领导表示可以帮助大家联系行政岗。但不具备转行政岗条件的教师,则自己尝试了很多办法,如建立一个研究所、开设全校公选课等等,但最后都没有成功。

梅枚目前的工作内容由从前的上专业课改为上通识课。虽然课堂人数增加了三倍,但工资反而减少了。“从去年夏天开始,工资就已受到影响。工资中奖励绩效的一部分,大约是工资总额的1/5没有了。”梅枚说,“我们每天过得诚惶诚恐,工资被降也不敢去找说法,毕竟岗位都朝不保夕。”

而这种情况可能还不是最糟的。在今年初开学工作会上,该校领导表示还要撤销掉1/4数量的专业。梅枚表示,年底她与学校的合同就要到期了,如果没有课上,又转不到行政岗,只能卷铺盖走人了。在高校工作的经历,让梅枚切实感受到学历的通胀,其所在学校,辅导员已经人均博士学历了。

一些专业虽然还在招生,但教师们已感受到了危机的临近。西安某语言类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老师韦诺透露,2024年是招生最困难的一年,去年9月开学,该专业只开设了一个班,且只有17个学生,其中一半学生是调剂过来的。而往年都是两个班,一个班近30个学生。“感觉不久的将来,纯文科大学老师要失业。”韦诺感叹道。

高校专业“大洗牌”,非热门专业的高校教师如何破局?毛宇飞指出,高校教师从博士毕业到入职高校,很多人都是专注于某个特定研究领域。若要换一个领域开展研究,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可能需要至少5年甚至更久,到那个时候可能又有新的赛道了。所以高校教师渡过职业危机最好的做法还是要做学科交叉,平时就需要突破自己的专业壁垒,掌握更多元的知识技能,关注与学校战略发展相契合的其他领域。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紧跟市场需求,积极提升数字技能和AI应用技能,在教学研究中使用数字化手段,建立“通识+专业+前沿”的授课体系。

从高校角度来讲,毛宇飞认为,学校首先应有清晰的战略规划,考虑学校定位、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禀赋因素,并且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来制定专业调整方案,这样能够让所有老师都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及时调整自己的科研教学方向;其次要给专业调整一定的过渡时间,尤其是对一些建立时间较久的专业,可能涉及的老师也较多,需要给他们一定时间进行转岗培训或鼓励其开展进修访学等,在职称评审、聘期考核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允许其以原专业参与考核;最后,要做好教师们的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