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广州高分考生舍普高选中职 能否重塑职教格局


2025年08月18日21:12 www.caixin.com

广州高分考生舍普高选中职“中本贯通”能否重塑职业教育格局

赵志群称,职业本科不应参照研究型大学的培养路径,而是要加大职业贯通教育力度

2025年,广东省首次在中考中尝试中本贯通,全省共有31所中职学校和15所本科高校参与试点。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是该市参与首届招生的两所中职院校之一。

20257月,广州一名学生以中考716分的高分被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的中本贯通班录取。这名学生的中考总分超过了第一梯度投档线,这意味着他的成绩排在全市前10%

中本贯通录取生会先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再通过转段考核进入对应的本科院校学习四年,最终获得全日制本科文凭。“近几年高考竞争激烈,这是另一种出路。”上述学生的家长对当地媒体说。

2025年,广东省首次在中考中尝试中本贯通,全省共有31所中职学校和15所本科高校参与试点。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是该市参与首届招生的两所中职院校之一。两所学校各有20个招生名额。全市137098名考生中有6366人填报了中本贯通,报录比约为159:1

从分数看,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中本贯通班的平均录取分和另一所试点学校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中本贯通班的平均录取分分别超过了第二梯度和第三梯度投档线。这两条投档线可以理解为区属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分数门槛。

广东省内其他城市中本贯通班的录取情况亦超预期。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中本贯通班的录取分数线超过该市30余所公办普通高中的录取线;东莞理工学校中本贯通班的录取平均分大幅超过当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中职学校的招生分数线通常都低于普通高中,呈现出分层教育的特征,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孩子通常都不会选择来读中职学校。”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黄艳告诉记者2025年广东中本贯通班的录取分数线超过普通高中,意味着中职教育开始走向“分类教育”,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也有机会在三年后升入本科学府,这为学生搭建了一座“成长的立交桥”。

当前国内职业本科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招生556.72万人,其中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占比仅为0.74%;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将达到50万人以上,数量至少是四年前的12倍。

多名专家预计,出于为这些职业本科院校提供优质生源的考虑,未来国内中本贯通的试点规模将逐年扩大。

“独木桥”到“立交桥”

20251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宣布从2025年起,开展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七年一体化中本贯通培养改革试点工作。

黄艳称,广东省每个市只能申报两所中职学校、各一个专业试点,试点专业必须是省教育厅认定的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且对应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竞争非常激烈”。最终,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入选试点,分别对口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和广州航海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

“我们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一起制定了中本贯通班七年一贯制的培养方案。”黄艳称,其中在中职阶段,学生需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及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传感器技术应用、电机与变压器等专业课程,并考取电工证书。

黄艳介绍,该校为中本贯通班安排了独立的教学空间和生活空间。这个班级的公共课程皆由骨干教师授课,语数英三科的课时较普通班提升40%以上,物理课时是普通班的3倍。此外,该班级的专业课程由中职学校、本科院校、企业三方的老师共同指导。

按照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定位,中职学校升学和就业并重。“和普通高中不同,我们‘卷’的是专业课,1/2的课程安排都是专业课和实训,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程也要学,但由于转段考试的难度比普通高考低,学习内容也会随之调整。”黄艳说。

广州中考是考前填志愿,两所中职学校的中本贯通班被列入第一批次招生计划。考生一旦被录取,即不再参与后续批次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自中本贯通政策发布后,各试点学校都接到了大量咨询。

广州考生李佳宁“铁了心”要报中本贯通,她觉得这条升学路径“既能学知识,又能学技能,同时还有本科学历”。

李佳宁告诉记者,在初中阶段,她的成绩长期排在班级前几名,在中考前还拿到了广州某中学的中考自主招生名额。进入初三后,班里成绩和她不相上下的几名同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她不想这样“拼了命地卷”。她的优势科目是物理和化学,最差的科目是历史,因为她不喜欢死记硬背。

中考成绩出炉,李佳宁得了663分,顺利被广州市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录取。在723日报到后,她说自己对这所学校“非常满意”。

黄艳称,此次招收到的中本贯通班的学生都称自己“喜欢动手”,这些学生的家长都比较务实,支持孩子报考的重要原因是这一项目“既有本科学历,又好就业”。

广东省的高考竞争异常激烈。2025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为78.4万人,本科上线人数为36.8万人,本科录取率仅有47%。此外,幸运考上本科的学生在未来毕业时无法回避就业难题。智联招聘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4届硕博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44.4%,本科生为45.4%,同比分别下降12.3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个别职业学校的就业情况反而较好。比如广州市中本贯通试点对口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和广州航海学院,最近几年的初次就业率都在96%90%以上。

上述716分考生的家长称,“期待孩子以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自食其力就好,不要啃老”。

上海试点镜鉴

早在2014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就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当年上海市就正式启动中本贯通试点,至今本科毕业生已有五届。

上海中本贯通招生持续受到热捧,近三年每年稳定扩招100200人。2025年,上海共有35所中职学校、76个专业参与中本贯通招生,招生总数为2345人,在扩招143人、新增6个专业的情况下,仍有38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上涨,最高涨幅达50分。

与广东类似,上海诸多报考中本贯通的学生及其家长都希望走一条竞争压力更小、更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很多孩子进入初三,学习压力很大,补课费花了不少,亲子关系也很紧张。那些学习能力不是特别强的孩子,以后的目标院校就是中本贯通这种层次的学校,家长觉得既然读普高也不一定能考上本科,还不如选择中本贯通,减少一些不确定性。”一名上海家长告诉记者。

这名家长称,在试点初期,社会对这一模式还不太认可,很多人担心未来学位证和毕业证上会标记“中本贯通”字样,导致学生找工作时受歧视。2021年,上海第一届中本贯通考生毕业,证书和其他本科生没有区别,这打消了很多家长和学生的顾虑。

上海多名仍在中本贯通班就读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在中职阶段,一部分对自己有要求、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依然积极上进,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转段考试“非常容易”而选择“躺平”。

转段考试通常安排在三年中职阶段结束时,分为文化课考试和技能水平测试两部分,满分均为300分。上海市教委规定,考生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180分。本科高校可针对转段考试总成绩、技能水平测试成绩、技能水平测试单项成绩等自主划定转段资格线。

陈冰是上海杉达学院西班牙语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2019年,陈冰进入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中本贯通班。“在中职学校,我的大部分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陈冰说,但身边一些不愿意在学习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的学生,“可能三年下来就学不到什么”。

中职学校与传统高中教育模式的差异,会在大学及以后的阶段体现出来。

升入本科之后,陈冰发现,她有不少初中同学在中考后进入重点高中,但他们在同一所大学再度相遇了,只是专业不同;而在同一个专业里,通过中本贯通和普通高考升学的学生分别编班,课程设置亦有所不同。贯通班的学生可以跳过基础部分,而高考班的学生要从零开始学西班牙语。“他们一个学期就要上完我们中职阶段三年的内容,压力挺大的。但是到了大二下学期,高考班部分拔尖的同学就能超过贯通班的平均水平。”陈冰说。

林初瑶此前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对口的本科院校是上海机电学院。她认为,和通过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相比,自己的优势在于实践经验更丰富。“我们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安排了实习,操作过各种设备。其他本科生没有碰过甚至没有见过设备。”林初瑶说。

在大学阶段,陈冰坚定了考公的想法,她说自己当年选择中本贯通并不是看重就业机会,“只是为了避开高中那种特别高压的学习环境”。她有时也会怀疑自己当年的选择,“如果我去参加普通高考,至少还有选择别的专业的机会”。

一名学生选择中本贯通,意味着他在15岁的时候就确定了未来七年的专业。一名中本贯通毕业生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读了一个不感兴趣也不会从事的专业七年,恭喜我终于解脱啦”。

202112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陈嵩等人发表论文《上海市中本贯通模式下学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彼时,上海2014年秋季入学的首批中本贯通学生已经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

这项研究显示,中本贯通班的学生升学至本科初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课程进度的问题,本科院校与中职学校的课程衔接不够完善。不过,作者指出,由于平行班和贯通班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在对学生质量进行评价时应注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职业教育变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在过去很长时间一段时间内,中国教育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定位都是“兜底教育”,让一部分“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有学可上。

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取消了“普职分流”的提法,改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熊丙奇称,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性质不应该再是“低分学生”接受的教育,而是学生根据个性、能力主动选择的教育,应按照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建设从中职到博士层次的完整教育体系。

“国家正在大幅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赵志群告诉记者,职业教育过去是“断头路”,学生读了中职之后,通常只能再往上读到高职大专。然而,当前全社会都重视学历,“比如考公务员,本科学历

就是门槛,职业本科院校“扩容”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事项。

2019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此后,新开设职业本科学校和安排一部分学校“专升本”的步伐逐渐加快。截至20257月,国内的职业本科院校累计达到87所,其中仅2025年就批复设立36所。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汤霓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国内产业急需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本科正好填补了空白。

赵志群认为,中本贯通和职业本科可以协调发展。“各地早前的中本贯通试点,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并不多。”赵志群说,中本贯通班级在结束中职教育后升入普通高校,但很少有普通院校会根据职校的学生特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进行改革,职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在本科阶段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普通院校的老师擅长理论,自己并不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这导致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愉快”的情况并不多见。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职业本科有望在课程贯通方面做得更好,“因为这些学校能够理解职业教育”。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高职院校“升本忘了本”。一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称,一部分职业学校在“升本”之后就不再愿意从中职院校招生,而是更青睐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认为这些生源质量更好。

“国内不缺本科学校,缺少的是能够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的本科学校。”赵志群称,职业本科不应参照研究型大学的培养路径,而是要加大职业贯通教育力度,这亦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他呼吁这些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的本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