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稳就业|闯关大厂:计算机毕业生的求职路


2025年09月02日09:40 www.caixin.com

稳就业|闯关大厂:计算机毕业生的求职路

招聘增量集中于技术岗;暑期实习提前求职进度;计算机相关专业因布点多、需求饱和,已在多地专业调整中被预警

图:由AI工具制作

刚刚迎来一批“新人”毕业生的互联网大厂,近日已敞开下一轮招聘大门。721日,京东启动2026校园招聘,较去年提前11天。8月,阿里、字节、小红书等多家互联网企业也陆续官宣。

不同于大洋彼岸经历“地震”的北美计算机就业市场,一些国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却向记者表示,今年招聘状况似有回温。

“今年大厂是太平盛世,就业情况相比前三年都要好。”华中地区一所985大学的2025CS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感叹。他即将读博,但他与身边选择深造的同学都怀疑,读研之后能拿到的offer是否会不如今年本科毕业的水平。

同样毕业于一所985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陈辰表示,对比上一届师兄师姐大多到春招才有工作,这一届“获得的机会更多”,许多人在秋招就能结束求职。

本硕就读于上海某985高校的李浩然是非CS科班出身,仅有一段相关实习。虽然2024年秋招时没能拿到满意的offer,但他边继续实习边参加招聘,一直奋战到5月,最终还是进入一家大厂大模型岗位。在李浩然看来,2025年上半年,伴随DeepSeek崛起,多家大厂发力AI大模型业务,因此带来了招聘增量。

在经历了疫情以来数个“寒冬”之后,互联网行业的暖意真的来了吗?事实情况如何?

回温与否

今年以来,多家大厂公布的校招计划先释放“友善信号”。腾讯在4月宣布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三年内将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其中仅2025年,就将迎来10000名校招实习生,有六成面向技术人才开放;此外还推出了“青云计划”专项招聘,将大模型作为投入力度最大的关键领域,面向全球招揽顶尖技术学生。

百度表示,未来三年,也将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并持续加强培养,进一步提升转正率。今年3月,百度已面向在校学生开放超3000个暑期实习岗位,87%AI相关,覆盖大模型、机器学习、无人驾驶等领域。

京东称,其实习生计划自今年起将采用“史上最大留用力度”。2025年全年,将提供超1万份可留用实习offer(录用通知),35月集中开放5000个以上的岗位,其中对算法、软件开发等技术方向,在5月前即释放超1000个岗位。

其日前新宣布的2026校招计划亦称,将开放3.5万个岗位,其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校招岗位2万个,面向在校生的实习生岗位1.5万个。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增量主要集中在AI大模型等高技术要求的职位。“大厂这些比较核心的业务,可能只需要一小部分人才去带领整个行业的发展。他们要的是‘人才’,不只是‘人’。”本硕都就读于一所985大学CS专业的秦聪说,过去几年,涌入人才池的人数飞涨,只有顶尖人才才可能吃到行业红利。

此外,其多为暑期实习岗,实际转正率有待观察。有学生担忧,实习生规模扩大,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有望转正的暑期实习,事实上更将求职“起跑线”提前。为了先进入暑期实习,学生们集中在毕业前一年的34月投递申请这类项目。“像是正式秋招的提前批。”一受访者表示,大家希望通过暑期实习积累实践经验,为秋招做准备,同时也渴望拿到转正名额,让秋招有个保底。

秦聪也发现,今年算法类暑期实习岗位的招聘规模变大,直到五六月份,还有很多大厂在推进面试、发放offer的流程;而去年在三四月时,大厂的面试流程基本全部结束了。“从今年实习的情况看,整体行情比去年好。但秋招什么情况,现在还无法预测。”秦聪说。

据记者了解,互联网整体招聘情况仍在收缩。一招聘平台内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内,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及IT服务相关岗位的招聘数量降幅都在20%以上。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中,职位数更同比减少近30%,是缩招最猛的5个行业之一。

学生们的选择也开始转向。“其实去大厂的比例不会像大家想象得这么高。”毕业于国内top2院校软件工程硕士的刘思远说,“很多同学会考虑到大厂的不稳定性。”他根据身边同学的去向总结,大厂、国央企、选调的人数比例约1:1:1。陈辰也表示,实验室的同学约三分之一会进入大厂,还有三分之一选择国企或考选调,剩下的会继续读博深造。

“卷”是常态

各人感受不同,但不变的是“卷”。其中,学历和实习尤其是求职大厂的两道隐形门槛。

在求职者中,一些对学历要求特别严格的企业被称作“学历厂”。“学历是潜规则,又是大家都明白的事。”何毅本硕毕业于西安一所211院校、CS科班出身,但在秋招时仍被卡了学历,“挺正常的,因为我又不是985的。”他估计,其所在硕士班级的毕业生中,进入大厂的人数约仅占10%

刘思远表示,过往两段大厂开发岗实习中,他接触到的实习生全都来自985CS专业较强势的211院校,且几乎都是研究生学历。

今年刚入职一家大厂的陈辰是公司里第一个00后,同事也告诉他,公司已经很久不招聘本科生了。他认识的一些本科非985、硕士在清北就读的同学,求职时则进面率不高。陈辰因此推测,现在不仅关注最高学历,还会卡本科学历,双非的劣势很大。

严妍工作近五年,已在三家国内大厂任职过研发工程师,并担任面试官。在她看来,近几年技术类岗位本身的考核难度并未改变,但对候选人的学历背景、垂直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变得更加严苛。

严妍坦言,在她曾任职的一家公司的核心部门,“只要双九(本硕均为985)。本科是211或者双非的话,就直接pass掉了”;但也有些大厂不卡学历,更在意个人能力、技术深度等,这或与大厂不同的人才观有关。

实习经历也愈发重要。据严妍观察,2023年进入大厂的学生平均水平要显著强于2021年,普遍都有23段实习,否则基本上都过不了简历关。

2025届毕业生赵凯在去年秋招时向互联网企业投递了三四十份简历,约一半获得了面试机会,最终拿到3offer。他估算,秋招阶段,没有实习经历的简历通过率可能只有5%

由于导师不允许外出实习,来自华东地区一所985大学的张宇是少见的以“无实习”的状态进入秋招。一些没那么温和的面试官上来就问他:“怎么一段实习都没有?”

但对如今的学生们来说,实习机会也不易得。为了申请实习,求职者也需通过笔面试考核。以技术类的开发岗为例,笔试考察算法,求职者一般利用LeetCode网站刷题;面试包含专业知识问答,通常有标准答案,被程序员圈称为“八股文”。此外,求职者还会做一两个小型项目,以丰富简历。

“狠狠刷一个月,笔试这关基本能过。”赵凯回忆,他在两个月内集中刷算法题,每天大概三小时,又花了四个月自学做项目。陈辰则用一个月突击刷题和背八股,每天高强度投入约10小时。何毅则是从研二上学期着手准备,前后花了半年时间,“学的东西太多了”。

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其中的每一步都不敢错失,学生们不得不将自己的日程安排得紧锣密鼓。赵凯坦言,实习工作时间差不多是早九晚九,每天从学校到实习公司通勤,“没法平衡,就是很累”。刘思远则索性在研一就修完了全部学分,接着用研二一整年积累了两段实习经历,“我把自己的时间排得特别满,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休息。”

严妍表示,及早的职业规划,已成为招聘市场对应届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在同龄人之中越早打破信息差,例如在大一甚至研零的时候就去找业内比较资深的同学了解经验、做自己的职业规划,才可能有优势。反之,那些没有职业规划、毕业之后没有实习经验、或者大学四年“玩过去”的同学,都会非常被动。

供需洗牌

将视角放宽,近年中国计算机就业市场的整体供需变化亦值得关注。

记者梳理多家互联网大厂财报数据看到,以2022年左右为界,腾讯、阿里、百度、网易等公司雇员数量都在经历多年两位数增幅后,旋即转为下降。

其中,阿里巴巴、百度员工人数连续三年下滑。截至2024年底,百度的员工人数为35900人,较2021年巅峰时期减少21.1%;其中研发类岗位同理,2024年仅有1.95万雇员,较2021年巅峰时期下跌29%

阿里巴巴的全职员工总数在2022331日至2025331日间从254941人锐减至124320人,减员幅度超50%。在2025年度财务报告中,阿里巴巴解释2025年财务年度员工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高鑫零售的出售并终止合并所致,部分被招新抵销。

相比之下,腾讯员工总数虽整体变化较小,但也经历了阶段性收缩:2022年为108436人,2023年降至105417人,2024年略微回升至110558人。

另如京东虽然整体的员工数量仍保持增势,从2021年的38.5万继续扩张至2024年的超过57万,但技术类岗位数量也由2021年的高峰1.7万跌至1.5万,降幅近15%

在严妍看来,20102015年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期的巨大风口已过,即便AI等新兴风口仍带来一些新的岗位,各大厂都在缩减招聘薪资预算,“相当于原来随便跳槽就可以拿到50%甚至100%的涨幅,现在大家都在卡30%。这是资本市场的钱的缩减。”

此外,市场轮动速度加快。严妍分析,这有两点体现:一方面,原本存活的企业会缩减HC或进行人员汰换,实行滚动式裁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甚至直接倒闭,造成人员失业。

供给方面更有隐忧。即便近年需求增长趋缓,中国高校CS专业大类招生规模却持续扩大。易度排名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共计约43.5万人,较去年增加超4万人。其中,河南计算机类的计划占比为全国最高,约15.4%;其次是山西,约14.12%

另据学校官网数据,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多所河南省内高校2024年计划招收的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大类的本科生数超1800人,而山西省内的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24年计划招生1795人,大概占本科招生计划的1/5

大幅扩招背后,暗藏过饱和的风险。今年本科专业调整已在进行。据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对山东、甘肃、四川、河南、黑龙江、山西、湖南、河北和天津9个省市专业预警名单的统计,在其涉及的178个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专业被预警次数最高,有8个省市均将其列为预警专业。按照当前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这意味着其可能触碰了两条“红线”,也即在地区内布点量过大、或者就业率过低。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相关专业同样也出现在预警名单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吉林、山西、福建、山东等省份近年都曾提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当地均为布点多但需求饱和,未来要限制增设、甚至只减不增。

严妍提及,受美国10043”等禁令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出国深造,只能转向求职;加之北美计算机就业市场“地震”,已出国的留学生也更倾向归国工作。

求职者越来越多,学历逐渐贬值,使得原本学历没那么高但也能去中小厂的那些人找不到工作了。“这一部分的‘供’就像金字塔最底下的那一层被削掉了一样,他们会被筛选掉。”严妍说。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版就业蓝皮书显示,2024届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去向落实率仅为82.4%,不仅显著低于均值(86.7%),也较2022届的86.6%下跌;薪酬方面,2024届月收入为6846元,虽较均值(6199元)居于高位,但亦不及20226863元。

蓝皮书分析,计算机类专业面临行业周期性调整、人才供给过剩等挑战,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的新兴岗位对从业者的学历门槛要求更高,因此本科生薪资承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