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解读“高潮针”走红背后:私密医美风险何来


2025年09月14日10:05 www.caixin.com

解药|“高潮针”走红背后:私密医美风险何来

一些安全性有效性未获批准的私密医美项目受到行业和消费者追捧,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和监管挑战

资料图:美容院内部,高潮针宣传海报。图:IC photo

“打完以后生活质量提升不少,惊艳男友。”最近一款名为“高潮针”的私密注射项目,正通过社交媒体的精准推送,成为医美市场的热点。随着此类服务日益受到部分女性追捧,质疑声也逐渐密集。

在小红书上,类似的“亲测有效”的笔记在今年4月曾超过10万篇。后平台对其进行清理,但目前仍有部分帖子采用缩写规避监测,发布高潮针预约宣传或注射体验。在抖音平台,一些整形医生亲自出镜,解读如何通过一针注射“改善亲密关系”。这些话术戳中了部分女性对产后恢复、两性关系和自我体验的隐秘焦虑,也将一针上万的“高潮针”推向更多消费者的视野。

一位医美专家向记者记者表示,一些常见操作超出了适应证范围,在严格意义上属于违规使用。

私密医美升温,是医疗创新,还是智商税?监管部门如何看待?

“高潮针”背后的百亿市场

今年427日,“高潮针”词条就曾冲上微博热搜,相关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热度居高不下。小红书等平台的相关笔记数量曾以万计。多数宣传其预约爆满,一针难求。后虽被统一清理,但据记者记者观察,仍有部分帖子分享高潮针注射体验,在评论区常有网友留言“价格多少”“在哪能做”。抖音上也有大量宣传,称手术安全简单,甚至有些由整形医生出镜进行解读,表示可以通过注射胶原蛋白、玻尿酸等“增加阴蒂接触面积”“改善亲密关系”。

所谓的“高潮针”,是一种将富血板血浆(PRP)、胶原蛋白或玻尿酸等材料注射至女性阴部敏感区域的医美项目。 商家宣称,这可以扩大敏感区域的接触面积,增加物理刺激,进而提升女性的性快感。单针价格根据填充内容从三千元至近万元不等。

“高潮针”并非中国本土的原创概念,其最早的雏形可追溯至2010年前后在美国兴起的“O-Shot?”(Orgasms Shot),其原理与国内宣传的PRP(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类似,阴蒂和前阴道壁,利用自体血浆中的生长因子刺激阴蒂和前阴道壁组织再生与修复,增强性反应、改善尿失禁等。彼时,PRP疗法已在骨科等领域被尝试用于组织修复,部分整形医生借此思路将其推广至女性私密领域,声称可以通过注射改善润滑、提升敏感度并辅助治疗轻度尿失禁。这一疗法凭借“自体血液提取、天然、安全”的宣传话术,迅速在国外医美市场流行。日韩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也推广“Vaginal PRP”等私密注射项目,宣称可改善紧致度、润滑度、敏感度及尿失禁。

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若干 PRP 制备装置,其适用说明往往限定在骨科用途 。2018年,FDA对用于“阴道年轻化”宣传的激光射频等能量设备与相关医疗行为曾发出安全性警示与执法函件,指出这些适应证缺乏充分证据并存在潜在严重不良事件。

尽管缺乏权威可靠的循证医学研究支撑,国外的“高潮针”仍在营销推动下快速渗透市场。美国一些机构的收费从 1200 美元至 2500 美元不等,且常与阴道紧缩、激光嫩肤等项目组合销售。一些业内分析认为全球女性性功能障碍治疗市场将继续增长。

国内医美行业也有相似趋势。据共研网的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私密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已达到420亿元,并以超过GDP四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达到约1007亿元。加之国内社交媒体中“女性悦己”话题被广泛讨论,“高潮针”等私密注射在营销话术上被重新包装,不仅强调身体改善,还与心理满足和亲密关系质量绑定,这吸引不少女性尝试消费。“高潮针”的爆火并非偶然,其背后也折射出医美行业寻求新增量的尝试。

谁在追逐私密医美?

目前医美传统主流项目正面临增长瓶颈。以玻尿酸为例,这个曾经的“医美黄金”,近年来逐渐深陷价格红海。美国市场研究咨询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中国透明质酸真皮填充剂市场规模与展望》报告显示,中国玻尿酸市场2023年规模达3.3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增长至8.4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4.3%。但在高增长表象下,国产品牌的价格战与国际品牌的份额争夺,使得其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英国PW Consulting Group咨询化工与能源研究中心《玻尿酸皮下填充剂市场》报告显示,全球市场上已有超过80个玻尿酸填充品牌,注射培训、医生教育等营销成本已占总商业推广预算的2535%,很多企业的 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已下降至15%18% ,与其他医美类设备的平均水平相比较低。

行业龙头华熙生物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下滑,最新发布的2025半年报中,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仍旧同比下降19.57%和超35%

其他传统医美项目同样陷入价格困境。作为与玻尿酸并列的两大注射类明星产品肉毒毒素,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中提到,中国从2020年前仅两款产品,迅速扩展至六款以上。在平台搜索其单价,也从早期每支3000元以上下探到千元左右。双眼皮、隆鼻、吸脂等传统医美项目,也因手术方案趋于标准化、互联网平台价格透明化而失去高溢价空间,不少医美机构都采用“隆鼻999”或“眼部综合四项4990”等低价打包套餐引流策略,吸引消费者进店。

相比之下,“高潮针”等私密医美因高客单价、信息高度不对称、隐私性强,被视为新的增长点。这些项目不仅价格高昂,单针价格从三千元至近万元不等,部分机构推出的“疗程套餐”价格更是高达两三万元,其利润空间也极为可观。据了解,一支“高潮针”的单针成本仅千元左右,终端售价却可翻上近十倍,毛利率超过80%

部分国内企业开始提供相关产品。记者询问几个私密医美机构销售得知,目前“高潮针”的主要品牌有广州远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丽芙莎”、山西锦波生物科技“兰蜜”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心辰科技心辰胶原胶囊舱系列、长春圣博玛“艾维岚”聚乳酸“童颜针”等。其中,广州远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私密医美领域处于领先。早在20213月,远想生物便尝试申请注册“高潮针”及“潮针”的广告销售、医药、医疗器械类商标,其中GAOCHAOZHEN商标注册成功,其余被驳回。其旗下专注女性私密领域的品牌“丽芙莎”随后不仅推出注射mADM脱细胞真皮基质(主要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糖胺聚糖等成分)的“初恋针”,2024年还推出EPTEnriched Platelet Therapy)提供相较于PRP更加富集的血小板再生治疗。此类针剂宣传均指向增强私处敏感度与包裹感,提升性功能体验感,一针价格可达8000到近万元。“丽芙莎”EPT在药监局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认证,但作为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器,用于“骨折手术的辅助治疗(包括可与骨修复材料混合植入骨缺失部位),制备产物不能用于静脉注射。”“初恋针”产品宣称其同样获得药监局注册备案,但记者目前没有查到其CFDA注册证号。

上市公司纷纷加仓私密医美概念。据记者查询天原股份(002386 SZ)和德美化工(002054 SZ)通过参股佛山德盛天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间接持有推出“高潮针”产品的远想生物股权;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开报告显示,远想生物为芭薇股份2022年面膜类产品前三客户,芭薇股份(837023 BJ)通过为远想生物提供化妆品研发和代工服务,参与相关产业链。上述上市公司在今年425日当周股价上涨曾超9%

虽然“高潮针”词条于427日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的安全性与合规性质疑后,相关企业股价集体下跌,小红书等平台也对相关推广笔记进行了清理,但私密医美需求已被推高。

记者作为消费者探访某私立医美中心了解到,每天来该店咨询私密项目的女性达十几人,“遇到假期可能更多。”店内销售人员表示。社交媒体上也能查询到不少帖子,分享自己在家或去医院进行阴道紧缩或粉嫩注射,评论区中也有全国各地的网友寻求咨询。

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主要是3045岁之间的育龄女性群体。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治医师曹玉娇向记者表示,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有的存在产后修复的刚性需求,也有出于改善外观或追求更舒适自身体验的个体化诉求。艾瑞调研显示,女性对私密健康产品/服务的核心需求中,“私密健康养护与问题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两大焦点。

在中国,女性私密健康并未得到充分关注,许多女性在遭遇私密困扰时难以获得专业、正规、可负担的帮助。

曹玉娇所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私密整形科室中,近一半患者都是产后进行盆底肌修复等康复手术。“生育损伤几乎无法避免,一些产妇会面临乳房下垂、腹直肌分离、盆底肌功能障碍,甚至漏尿。”她表示,医生通常会建议产妇优先选择产后康复项目,一年以上没有效果再来进行手术。

然而,产后康复在中国仍面临专业资源紧缺、资质认证混乱等现实问题。曹玉娇解释,目前产后康复服务主要由三类机构提供:医院产后康复科室、月子会所和社会化产后康复机构。医院通常会安排产妇在产后42天进行复查,评估身体恢复情况,再决定是否开展康复训练。但正规医院康复人员不足,加之流程繁琐、就诊体验一般,许多人会转向月子会所或私立康复机构。然而,这类机构收费较高、标准不一,使不少家庭望而却步。一项广西中医药大学关于“产后修复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调查显示,行业内普遍存在资质体系不健全、准入标准模糊、职称评定随意等现象。

与此同时,女性性功能障碍等性健康问题诊疗也长期处于薄弱状态。协和医院朱兰、娄文佳发表的《重视女性性功能障碍疾病》针对北京两个区共6000 例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成年女性FSD的患病率为63.3%2021年,中国公共卫生刊载的《中国女性性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14000多名受访者显示,女性性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53.17%。报告提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易发生性功能障碍。女性由于性别和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包括心理、生理、性伴侣情况,以及社会压力、健康状况等。疾病本身的复杂性、性医学研究的滞后、医疗资源的缺乏、患者本身对疾病的忽视,均导致很多性功能障碍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干预,延误治疗时机。

曹玉娇告诉记者,部分发达国家的女性性功能治疗行业较为成熟,流程相对清晰正规。而中国对性功能障碍治疗误解较深,具有正规资质的性治疗师数量严重短缺。甚至有机构或个人以“瑜伽”等健身项目为名开展所谓的性治疗。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部分项目存在灰色甚至涉黄风险,往往仅通过私下口耳相传。

在这种环境下,私密医美常常承担超越生理层面的心理抚慰作用。曹玉娇称,对部分女性而言,“高潮针”等项目实际作用在临床医学上难以确定,却能够起到一定的心理安慰和治疗作用。

然而,在市场高度不透明、医疗资质门槛不严的背景下,部分商家宣扬的“阴道松弛衰老”、“影响两性关系”等话术客观上增加了消费者的心理压力。“我接诊过一些求美者,私立机构会建议她们多做一些私密项目,但我们发现她没有严重问题,并不需要进行治疗。”曹玉娇说。

一针高潮还是高危?

那么,“高潮针”真的像宣称的那样有效吗?

曹玉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潮针”的原理是向女性阴部敏感区域注射高浓度血小板血浆技术(PRP)、胶原蛋白或玻尿酸,通过扩大接触面积或刺激组织新生,从而提升快感。

“注射或许能通过物理增容来增加摩擦刺激,或者使用自体血浆注射进行细胞修复与再生,一定程度上提高性满意度,但目前循证医学领域没有确切研究,证实其具体效果及程度。”她说。

以商业宣传中最安全的PRP为例,其最早用于外科组织修复,后被引入骨科与皮肤科。当时医生发现通过自体全血离心得到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能够快速产生大量的生长因子,将其注入组织缺损处后,可以弥补伤口处生长因子过少的缺陷,并较快启动修复机制,诱导组织再生。但即便在这些领域,其疗效证据依然有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医生在《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进展》研究综述指出,PRP在促进软组织修复上效果不稳,尚缺乏足够证据表明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医美领域的PRP治疗普遍存在样本量小、未设对照组、随访时间短等问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证据链。世界范围内,无论是FDA还是欧洲相关监管机构,都尚未批准PRP用于“女性性功能改善”。

“事实上性满意度受到女性当时的健康状态、激素水平、心理因素、伴侣配合等多重影响,注射针剂可能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相较于不确定的效果,其操作风险则有明确的案例记录。曹玉娇称,“阴道侧壁和后壁血管分布密集,误操作可能导致血管栓塞、组织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文献中已有因注射透明质酸发生肺动脉栓塞致死的案例。”相较之下,PRP 因为是自体成分,安全性略高,但具体疗效也始终存疑。

2023年,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官方出版物《美容整形外科(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期刊就报告了一名40岁女性在接受私密填充5小时后,因肺动脉栓塞死亡的案例。中国、韩国等法医学刊物也均有类似案例报告,尸检发现肺内广泛存在填充物沉积。

“高潮针”只是冰山一角。私密医美中常见的“激光紧缩”可能导致烫伤或瘢痕;“私密漂红”可能造成化学烧伤或色素紊乱。有医生透露,修复“外院失败手术”的病例近年并不少见。曹玉娇所在的科室则接收过一位女性患者,她接受“大阴唇填充注射”,术后出现红肿、灼痛等剧烈排异反应,经医院诊断出现炎症。而她所注射的材料和操作者,均无正规资质。

谁来监管?

除却存疑的疗效,“高潮针”及类似项目的合规性,更是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家药监局批准的PRP制备装置,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制备血浆,并未批准用于私密部位注射。以市场上知名的“丽芙莎”PRP产品为例,其获批的适用范围是“用于骨折手术的辅助治疗”。

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多家私立医美机构询问产品合规性时,得到的回答都含糊其辞。比如“高潮针仅针对表皮注射,能在面部使用就可以在阴道使用”,“其他机构都是这样使用的”等话语。

曹玉娇向记者记者表示,这种操作超出了适应证范围,在严格意义上属于违规使用。

“但在医美行业中,超适应证使用十分常见。”曹玉娇解释。比如目前,肉毒毒素已获得批准的医美适应证有眉间纹、鱼尾纹和瘦脸,但临床已经被广泛用于脸部腿部等更加宽泛的领域。常见的超适应证应用,也是医美行业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隐患。

在中国,医疗美容服务理论上需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2)》接受监管,涉及执业医院、医师资质、手术项目适应症等方面。国家卫健委负责审批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国家药监局管理药械审批范围,市场监管总局则负责医美广告与虚假宣传。

然而,现实中依旧存在严重的监管缺位。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2024年整形美容人才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医美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约为102万人,合规医生缺口2万人左右。

案例亦屡见不鲜。2023 年天津市,一名女性因在无执照医美工作室接受体内注射玻尿酸导致肺动脉栓塞不治身亡 。同样地,2024年江苏扬中一名女性在未取得任何行医资质的美容机构注射除皱抗衰美容针致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

“黑猫投诉”平台上,2021 年,医美有效投诉达到 2.6 万余单,较前一年增长 122%。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退款困扰、医师资质存疑、强制办卡等。一个不合规的项目,可能同时涉及产品滥用、医生超范围执业或虚假宣传,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调查,这无疑增加了执法的难度。此外,私密医美项目的隐私性导致举证困难,以及消费者专业知识的不足,往往难以获得赔偿。

对于如何保障自身权益,曹玉娇建议,一方面,尽量选择正规机构和具备合法资质的医生。消费者可以查看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生的《医师执业证书》,同时确认注射产品是否具有国家药监局批准文号;另一方面,提升自己对相关医疗信息的了解,避免被商家误导,同时妥善保存治疗合同、知情同意书等材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