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罗永浩、贾国龙口水战背后 预制菜争议何解


2025年09月14日10:17 www.caixin.com

罗永浩、贾国龙口水战背后 预制菜争议何解

预制菜“野蛮生长”的过程中,相应的行业规范、法律法规未及时跟上,消费者认知与政策定义存在一定误差


2025912日,北京西贝餐厅,厨师正在做菜。图:视觉中国

连续创业者罗永浩吐槽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下称“西贝”)的菜品是预制菜且价格贵,引发其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之间轰轰烈烈的口水战。市场更加关注预制菜争议背后,餐饮行业如何规范发展。

此次争议缘起于910日罗永浩的一则微博。罗永浩在微博中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西贝迅速反击。911日傍晚,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贾国龙来到罗永浩就餐的中粮祥云小镇店,并对现场媒体表示,餐厅没有一道预制菜,称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同日晚间,罗永浩接招,并再次发微博称,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餐品是预制菜的证据。

912日,西贝在官方微博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称对于罗永浩对西贝的不实指责及不当用语,坚决反对、绝不姑息。西贝同时公布了罗永浩一行人在门店所点的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其中列举了烤羊排、烤鱼、牛肉土豆条等菜品的制作过程。

随后,“菜品原材料保质期过长”、“使用原料包就算是预制菜”等质疑又引爆舆论。

实际上,国家层面对预制菜早有定义。2024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即预制菜是以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且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另外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属于预制菜范围。不经加热即可使用的即食食品,以及蔬菜沙拉等凉拌菜亦不属于预制菜。

按照上述定义,西贝的部分菜品确实属于预制菜。例如其“牛肉土豆条”菜品中的牛肉条在包装中已经经过调味,经过回热后再放入高压锅中焖熟,搭配土豆等配菜后出餐;但西贝也有菜品现炒制作,例如小炒草原羊肉、胡麻油炒鸡蛋等。

不过,消费者通常认为只有原材料现买、现场制作的菜品才不是预制菜;且目前关于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消费者对预制菜是否安全健康、能否保证口味仍普遍持怀疑态度,这背后是中国消费者在口味上对于新鲜、“有锅气”的追求。在餐饮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亦有不少餐厅直接打出“绝无预制菜”的口号。

“罗永浩(批评西贝)借助了消费者认知和政策定义之间的误差,这也是让我们担心的一点。”一名连锁餐饮行业从业者对记者解释,如果所有菜品都现场制作,会极大影响菜品口味的标准化程度、餐厅的效率以及门店扩张的速度。

实际上,预制菜是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以日本为例,1991年后,日本B端(面向企业)预制菜发展放缓,但C端(面向消费者)预制菜的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曾放缓。这反映了,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下降、家庭规模缩小、女性就业率提升,人们吃饭时更加在乎便利性,而非享受。国联证券的研报显示,2021年日本C端预制食品产量79.87万吨,超过B端预制食品79.75万吨的产量。

“日本以及部分西方国家食品工业化较为成熟,带动了预制菜的发展。但中国的路径有所不同,中国的预制菜很大程度受到外卖行业蓬勃发展的推动,进而影响线下餐饮实体。现在,外卖收入在不少餐饮店的整体收入占比中超过一半,在外卖平台‘半小时达’的要求下商家必然注重出餐速度,门店现制显然不可能。”理特咨询董事、高级总监刘磊对记者说。

他进一步表示,在预制菜“野蛮生长”的过程中,相应的行业规范、法律法规没有跟上,使得当今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理解“千人千面”,且餐饮行业竞争激烈,目前尚未有领头羊能够督促行业跳出“内卷”、健康发展,才使得部分公司屡屡陷入舆情危机。“企业不应该陷入自证陷阱,而是应该引领行业走向规范。”他认为。


分享到: